想
在亚洲设立一只对冲基金?恐怕要排队。今年已有多位全球基金管理人士独自在亚洲设立基金,不仅提升了不断发展的亚洲对冲基金产业的形象,而且率先登陆这一市场,符合投资者结识知名基金经理的愿望。
一位知情人士称,继SAC Capital Advisors LP的一位业界老手今年9月在香港设立一只基金后,TPG-Axon Capital Management LP前合伙人Wesley Wong也在计划设立一只自己的基金投资亚洲股市,目前该计划还处于初步阶段。
这位知情人士称,预计他的这只基金将在2015年年中开始运营。执业记录显示,Wong曾在TPG-Axon香港办事处工作了八年多,于今年5月离职,这家纽约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为30亿美元。
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Feng Hsiung。Hsiung在今年4月之前担任York Capital Management亚洲首席执行长,并共同管理资产管理规模为6亿美元的Asian Opportunities Fund。一位知情人士称,预计Hsiung将在2015年初设立一只基金投资亚洲股票及信用产品。
从这些计划中可以看出,在多年来效力于着眼全球的对冲基金公司后,这些亚洲区高管们希望能够一心专注于亚洲,并把握住投资者对该地区的投资兴趣所带来的机遇。亚洲基金公司近来的表现好于西方同行。此外,创立并经营可以满足海外大型投资者需求的地区业务带来的亲身体验也增加了上述计划的吸引力。
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AG)的Myo Schollum在香港管理着一支团队,工作内容包括为其亚洲对冲基金客户推介投资者。他说,近来始建于亚洲的对冲基金堪比纽约的对冲基金,他的团队在今年发现了超过100个优质基金投资机会,是2013年的两倍多。
据行业追踪机构Eurekahedge的数据,受良好业绩提振,2014年投资于亚洲(除日本)的对冲基金规模扩大了128亿美元,今年迄今累计增长8.2%,其涨幅较MSCI AC亚洲(除日本)股票指数高了近四个百分点。
新创办的基金公司今年的收获离不开一些投资者的帮助。据知情人士称,SAC前高管Andrew Bazarian创立仅四个月的对冲基金将在明年得到1亿美元的启动资金,其中一大部分将来自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执行副主席蔡崇信(Joe Tsai)的个人财富。
纽约私募巨头KKR & Co.一直在建立其对冲基金合作业务。据知情人士称,KKR将长期投资Hsiung的新基金。KKR的投资模式不同于其他的对冲基金早期的投资者,使用自己账面上的资产而非募集客户资金进行投资。
瑞银(UBS AG)亚太全球金融服务业务联席负责人Tim Wannenmacher说,目前的环境令投资者感到鼓舞。包括种子资金交易在内的早期投资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真正的机会。
基金经理们签订这种协议则是为了缓解设立基金不断增加的成本,确保他们的新公司在建立之初就可以接受全球大投资者的交易。瑞信的Schollum说,今年有大约八只新建立基金的规模在两亿美元以上,2013年接近这一水平的只有两只基金。
当然,投资知名的投资人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Lone Pine Capital LLC前亚洲业务负责人Eashwar Krishnan在2012年中高调设立了Tybourne Capital Management,Krishnan在一份投资者信函中称,去年其旗舰多空仓策略基金回报(扣除费率后)达到16%,轻松的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但据一位知情人士称,今年该基金截至12月中旬的回报仅在4%左右。
对此该公司相关人士未予置评。
Mia Lamar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