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上海金融区

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向西南方向延伸的四车道主要公路未被充分利用。公路穿过空荡荡的田野,经过大多空置的住宅楼。道路两旁的广告牌多为楼盘广告。远处则坐落着一片臃肿的国有企业和效率低下的矿山。

这是一张关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快照,上述场景在中国各地社区随处可见。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大幅放缓。今年中国在适应领导人所说的增速放缓的“新常态”的同时将经历艰难调整。

大多数国家都会发布经济增速预测,并在随后观察预期能否实现。中国通常会设定一个能让领导干部实现的年增速目标。过去几年中国都能轻松实现增速目标。今年中国可能无法实现年初设定的7.5%的增速目标,这是1998年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同时中国可能将明年的增速目标定在7.0%,这倒是省去了实施财政和货币刺激的必要,中央政府也不必施压地方官员,敦促其完成目标。

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维持可持续增长并提高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中国必须采取哪些经济措施?在这一问题上各方存在普遍共识。这些举措包括从以政府开支为主向促进消费和服务业转型;推动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主动推进自动化和创新。

但完成上述目标仍面临挑战。对于一心维稳、唯恐失业率上升引发社会动荡并危及政权稳定的中国领导层而言,中国的庞大体量、诸多社会问题以及转型对短期增长的潜在影响都加大了目标实现难度。

明年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领域可能继续上演增长和改革的拉锯战。中国政府的策略可能会在两极间摇摆:若经济放缓超出预期,那么政府可能采取放松信贷、增加支出等措施;如果经济增长动能适宜,可能又会转为更加专注、纪律性更强的立场。

多数指标显示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国内外需求疲软之际,多年来的未售房地产库存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沉重压力。若将相关行业包括在内,房地产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

在经济增速放缓且以往放任行为(包括产能过剩、债务不断膨胀和环境恶化)的后果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若想摆脱对政府支出的依赖必然面临艰难选择。

在习近平去年公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改革议程之后,许多人预期他会实施根本性的改革,但是结果并非如此。现在,习近平执政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中国领导人任期为10年),要求他于2015年(赶在下一届权力交接的博弈展开之前)展示出结构性改革计划取得进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习近平发动的反腐运动到底代表着改革序幕,还是传统的清洗政敌做法,抑或是两者兼顾?2015年应该也会让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更清晰。

在中国2014年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已经突破250%之后,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就加大了北京方面所面临的需要解决不负责任的地方政府支出问题的压力。1月1日生效的新预算法为省级政府发行债券、资产管理公司开始清理坏账打好了基础。

不要指望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将很快、透明、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与在中国这个充满了掌控和渐进主义色彩的体制里的其他很多东西一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中共权力。但是2015年可能是改革框架形成的一年。

Mark Magnier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