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Seth Wenig/Associated Press
图为新泽西的一个加油站,上个月这里的汽油价格已经跌破每加仑2美元,是2009年以来首次。

指望油价重挫能提振主要原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长。但结果未必如此。

一些政府藉机采取措施充实财政收入,例如上调汽油消费税或减少燃料补贴等。与此同时,油价下跌也加重了欧洲和日本的通缩担忧,使消费者和企业可能变得更加畏手畏脚,不愿贸然消费和投资,进而拖累经济增长。

中国自去年11月以来已经将燃油消费税上调了50%。日本的高税赋意味着过去六个月汽油价格仅仅下跌了15%,而美国汽油价格下降了40%。印尼燃料价格自去年11月以来上涨超过30%,因政府取消了燃料补贴措施。

巴西为改善不断恶化的财政状况也在如法炮制。因此,巴西的一些消费者支付的汽油成本实际上较上周还增加了7%或更多。

油价周三创下两个月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因美国数据显示原油库存接近80年高点。美国三月原油期货暴跌8.7%,至每桶48.45美元;全球原油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跌6.5%,至每桶54.16美元。

过去原油价格下跌通常暗示全球经济放缓,因原油需求大幅萎缩。但随后通常会出现经济增长回升的情况。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期间油价大跌60%,助推全球经济连续五年实现增长,平均增速接近4%。

最近几个月,一大批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对于石油成本下降或许是经济放缓的一个先兆这样的担忧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石油进口国获得的意外得益会大大抵消收入下降令主要原油出口国受到的冲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去年12月初称,能源价格下跌将给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带来近一个百分点的贡献。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此前称油价下跌“显然是一个利好因素”。

油价下跌带来的影响的确正在一些经济体中得到显现。

IMF称,油价下跌是IMF上月上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的一个主要原因。

燃油价格下降也给欧元区的零售销售带来提振。举例来说,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法国家庭支出环比增长1.5%。当月整个欧元区的零售额同比增长2.8%。

印度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近月来有所回升,该数据可能反映出石油成本下降推动当地企业利润率上升。在日本,日圆贬值以及油价下跌促使许多经济学家上调了日本经济增长预期。

更多潜在的好处可能会继续显现。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总裁波森(Adam Posen)称,美国以外地区的经济预期上调幅度还不够大,油价大跌还会带来更多积极影响,只不过还没有显现出来罢了。

然而随着更多来自全球各地的经济数据出炉,可以看出油价下跌带来的影响并不完全都是积极的。

消费者和企业的通缩风险意识成为欧元区和日本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两个地区都在极力避免再次陷入经济衰退。商品和服务价格偏低或下滑会限制消费者支出,抑制商业投资,阻碍薪资增长,并加大债务难题。

油价下滑是通胀率下降的一大诱因,消费者价格创下五年多前金融危机严重时期以来的最大降幅。上周,欧盟统计机构公布,1月份消费者价格同比下滑0.6%。

世界银行的《全球经济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报告的主要作者高斯(Ayhan Kose)指出,一旦认为物价将持续偏低,人的行为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他说,油价越是降低欧洲和日本的通胀预期,央行旨在刺激经济的新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力就越低。他表示,这时央行为实现同样的效果则需要采取力度更大的措施,但事实上,其效果将不甚理想。

上个月,IMF和世界银行均下调了除美国以外许多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期。政治和经济不利因素正在抵消能源成本下降带来的利好。

尼尔森媒体研究(Nielsen Media Research)关于全球信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意大利、日本、法国、韩国、中国和其他主要原油进口国,消费者信心都在减弱。随着消费者乐观程度降低,人们更有可能愿意储蓄而不愿消费,企业也会对新的投资项目越发谨慎。

意大利运输和物流公司FERCAM AG的货运部门主管鲍姆加特纳(Hannes Baumgartner)称,燃油成本下降对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有利,但不太可能改变其投资策略。他称,他们主要担心价格波动。

日本化工行业对投入成本降低表示欢迎,该行业是主要的进口原油消费者。但许多公司表示,油价下跌可能会促使客户要求对塑料、轮胎、合成纤维以及洗涤剂等产品给予折扣。

住友化学工业(Sumitomo Chemical Co.)发言人称,不希望价格波动太大。

中国的物价涨幅也很温和,反映出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疲弱。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研究分析师陈昌华(Vincent Chan)称,油价走低带来了更多的通缩压力,而不是提振了经济。

陈昌华称,大型中资企业还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多年过度投资的结果),它们不太可能只是因为能源价格下跌就增加对工厂的投入或其他形式的资本支出。

Ian Talley 发自华盛顿 / Brian Spegele 发自北京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