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安徽省淮北市,一名顾客在超市内查看商品价格。

国陷入通缩恶性循环的风险日益上升,这让全球经济形势更加堪忧,并且令中国央行增加信贷供给的压力增大。

周二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仅较上年同期升高0.8%,为五年来最低升幅。眼下某些主要经济体需求疲软,且油价低迷不振,令许多国家物价承压。去年12月,欧洲CPI较去年同期下降0.1%,标志着陷入全面通缩。此外,日本仍在苦苦努力,试图摆脱持续了逾十年的通缩局面。

由于经济放缓,且许多产业开始处理繁荣时期遗留的过剩产能,中国正通过其巨大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加剧全球的物价问题。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 CIB)经济学家姚炜表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走软正缓慢影响到全球通胀水平。

在中国经济增长乏力且物价低迷之际,中国和其他地区的一些投资者为寻求更高回报,正在将资金移出中国。经济学家表示,上述所有情况都正在提升中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中国央行料将在未来数月内进行一次或多次全面降息,累计降息幅度料将达到0.5%。此外,中国央行料将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

然而经济学家认为,这一策略对央行而言是有风险的。随着价格下跌,消费者和企业常常会预期价格将进一步下行,进而导致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的意愿减弱。通货紧缩还会加大债务的实际还本付息成本,这是中国所力图避免的局面,因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进行了大规模举债。

但大力度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加剧产能过剩局面,阻碍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向消费和服务转型的努力,并在政府力图削减债务负担之际催生出更多坏账。据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的估测,2014年末中国债务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42%,高于2013年末的217%。

巴克莱(Barclays)经济学家称,中国央行近年来容许经通胀调整后的利率升高,以期遏止过度投资及产能过剩情况。但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局面将迫使中国央行开始下调利率。

巴克莱在发给客户的一篇报告中称,中国官员们需平衡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需求与引发经济泡沫及延迟结构性改革风险之间的关系。

近几周来,丹麦、印度等国先后下调利率。这一举措打压了本币汇率,从而推高了进口产品价格,同时也帮助了本国的出口商。但这种措施可能会促使各国竞相推低本币汇率以增强竞争实力,进而引发汇率战。中国可能会允许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近期美元兑众多亚洲货币大幅走高。但与此同时,人民币贬值可能会挫伤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心,从而破坏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并加剧资本外流局面。

汇丰经济学家马晓萍表示,显然决策者需要采取更多行动,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整体国际环境迅速变化的情况下。马晓萍说,人民币会小幅贬值,这能缓解出口商的压力,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她还说,决策者需要降息。

周二,中国央行在政策报告中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避免经济放缓,避免过度刺激经济,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无可否认的是,油价已开始从低点反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通缩风险被过度夸大了。经济学家称,季节性和周期性因素导致中国1月份通胀率处于低位,例如,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不同寻常的暖冬增加了蔬菜供应等等。经济学家还称,中国春节假期2014年是在1月份,但今年是在2月份,这也可能导致1月份数据失真。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在研究报告中称,1月份可能是今年的通胀低点。

但很多观察人士表示,他们担心中国国内需求可能进一步下降,受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财政紧缩和国有工业部门大规模过剩供应拖累。汇丰指出,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也处于数年低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中国1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3%,为2009年末以来最大降幅。PPI近三年来一直在持续下降。

Mark Magnier / Tom Wright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