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Novosti/Associated Press
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在外交领域动作频频,引人注目。图为2013年12月12日,即将发表国情咨文的普京抵达克里姆林宫。

Walter Russell Mead

是本周索契最勇猛矫健的身影?不是某位滑雪运动员,而是普京(Vladmir Putin)。这位俄罗斯总统破釜沉舟般的地缘政治博弈已成为最热门的“比赛”。近日来俄罗斯在外交“赛场”上大显身手,其动作之回转,步法之华丽比任何一场冬奥会赛事都来得精彩。普京克服重重障碍,在美国和欧盟的政治对手身边滑起了圈子,令他们茫然困惑。

摆在普京面前的最大问题说来简单: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是一个弱国。如果抛开其油气资源、核武器库和冷战(Cold War)时期留下的情报网络不谈,俄罗斯也就不剩下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了。俄罗斯经济总量仅似意大利,俄罗斯族人口衰减,近邻中国正强势崛起,高加索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如此情境之下的俄罗斯难见强国光彩。

然而普京无法让民众安然看待国家的衰落,与英国或法国不同,江河日下是俄罗斯无法忍受的事情。苏联解体距今并不久远,带来的伤痛太过强烈。

1999年普京上台后不久便成功镇压了车臣的分裂叛乱、扫平其首府格罗兹尼,并终结了车臣实质上的独立。尽管此事令普京声名远扬,然而被消灭、关押的世俗反叛力量却在随后被凶残的伊斯兰势力所替代。普京若想长久握稳大权,就必须肃清国内的恐怖主义及叛变势力,振兴国家力量,在国际社会中受到尊重,并在后共产主义时代重塑昔日帝国光辉的道路上迈出脚步。

虽然离实现目标还差得很远,但普京已取得的进展超乎许多西方人的意料。他停住了冷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朝着俄罗斯周边国家进行东扩的步伐;继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之后,未再有前苏联加盟国急于加入北约。与此同时,随着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事日渐平息,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开始增强。

然而对普京而言,没有什么比拉拢乌克兰进入己方阵营更为重要的事情。乌克兰曾是前苏联加盟国中继俄罗斯之后的最大国家,也是最重要的国家。若乌克兰真地和欧盟建立经济同盟,就注定俄罗斯最多只能是欧洲的第二大力量。长达三个世纪的帝国复兴工程将以失败告终,而俄罗斯也将像英国、法国等告别了帝国时代的欧洲国家那样,只能在世界秩序中扮演更小的角色,被迫制定新的自我形象和外交政策。

普京的计划曾在去年秋天险些被断送。当时欧盟认为和乌克兰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时机已经成熟,而这必将使俄罗斯的帝国之梦破灭。但俄罗斯眼疾手快地向乌克兰承诺了150亿美元贷款(估计也让乌克兰某些能够帮忙的寡头政治家们尝到了些许甜头),令乌克兰回心转意,扮演了一回“落跑新娘”把欧盟悲惨地丢在了婚礼的殿堂上。

俄罗斯计策的成功令欧盟和美国倍感诧异,目前欧盟和美国正力劝乌克兰改变主意,然而迄今仍未成功。欧美双方在公私场合间的相互贬损也没给此事带来助益。在最近发布在YouTube网站上的一段通话记录中,奥巴马政府一位负责欧洲事务的高级外交官员在与美国驻乌克兰大使交谈时爆粗口说“欧盟滚蛋”,通话记录的发布者可能是俄罗斯人(美国联邦政府指责俄罗斯使用情报手段获取录音)。与此同时,普京继续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只要乌克兰继续犹豫下去,普京的梦想就会延续下去,而对于社会分裂、政府软弱、寡头政治家势力强大的乌克兰来说,这种犹豫是很自然的事情。

再看更远的地区:在中东,普京也取得了显著的外交成就。考虑到逊尼派(Sunni)圣战主义者在高加索地区的活动日益猖獗,加上莫斯科长久以来与叙利亚、伊朗关系密切,普京认为,如果什叶派(Shiites)能在困扰中东良久的宗教争斗胜出,俄罗斯将更加安全。他指出,眼下一些车臣和其他俄罗斯公民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与逊尼派阿拉伯武装分子并肩战斗,而由什叶派把持的伊朗政府也与他一样相当仇视和提防逊尼派圣战主义者。此外,伊朗和俄罗斯都希望杀杀美国在中东的威风。

过去六个月以来,莫斯科在中东真是如愿以偿——美国人多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叙利亚总统阿萨德(Bashar al-Assad)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单边划设的“红线”(即禁止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大肆戏弄;企图推翻阿萨德政权的逊尼派由于内讧而节节败退;华盛顿的最亲密盟友(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对美国决策或决心的信心降至罕见的低水平;而埃及政变后掌权的新政府和反对派穆斯林兄弟会(Muslim Brotherhood)竟然都持有反美主义的政治观点。

普京在舆论宣传方面也取得了成果。前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合同雇员斯诺登(Edward Snowden)事件对于俄罗斯来讲是一次绝佳的胜利,而对于美国而言则是一次颜面扫地的挫败。作为一位克格勃(KGB)老手,普京很清楚情报和宣传能力是前苏联最重要的遗产之一;现在,俄罗斯的间谍和公关专家们又光荣回归了。斯诺登向世人抖露出了美国国安局监听项目,这件事并不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更是在美国与其欧洲伙伴之间打进了一个楔子。如果勃列日涅夫(Brezhnev)和斯大林(Stalin)在世,一定会对此称赏不已。

不过普京并没有占到“天时”之利。自从1989年以来,俄罗斯就一直没能有效振兴经济,这使得普京无法大展拳脚。美国的外交手段也许挺拙劣,但美国对页岩石油和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击中了俄罗斯经济的要害。随着美国停止进口天然气,大量剩余天然气涌入全球市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的客户们因此纷纷要求获得更优惠的能源供应条款。水力压裂技术让普京的国库“缩水”,更何况俄罗斯向来都是囊中羞涩。

更糟糕的是,无论俄罗斯怎么做,都挡不住中国在东方的崛起,而在西面,德国的身影也正日益活跃。与此同时,俄罗斯的人口结构正发生变化,占少数派的穆斯林人口正快速增加,而信奉基督教的斯拉夫人的人口数量则在萎缩。在俄罗斯南部地区,穆斯林教徒正悄然进入清真寺和伊斯兰宗教学校。随着俄罗斯民族力量的逐渐衰弱,普京将不得不施展各种手段来扭转、推迟或者遮掩这种衰落。

单从表面来看,普京绝对是全球最游刃有余的外交家。(笨拙的中国人只要稍有动作就会引起对该国崛起的邻邦的担忧,而凯瑟琳•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和约翰•克里(John Kerry)这样最顶尖的欧盟和美国外交家则经常是手忙脚乱。)但在脚下冰层逐渐融化的情况下,普京的花样溜冰还能滑多久呢?

即便如此,美国人也不应太沾沾自喜。有时候那些聪明的韬光养晦者反而能笑到最后。普京炫目的外交策略若想成功,他最需要的是:对手犯错。迄今为止,美国和欧洲已经给足了他所需要的一切良机。如果西方国家不赶紧重振旗鼓严阵以待,那么普京很有可能笑傲赛场,最终将“金牌”揽入囊中。

(本文作者是巴德学院(Bard College)教授,他还著有《特别眷顾: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Special Providenc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nd How I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