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做出了宣称将给中国带来“史无前例”改革的诸多承诺。但有时候,上层选择维持原状不变的那些东西或许才更能说明问题。

中共高层领导人举行的这次重要会议于周二闭幕,发布的会议公报措辞含糊,具体细节仍不得而知。不过至少有一点似乎是明确的:国有企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国有企业的问题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的许多措辞都与十年前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措辞基本一致,彼时胡锦涛才刚刚上台。两份公报都用“主导”来形容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同时表示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Reuters
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外飘扬的工行旗和国旗。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用相对较弱的语气表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本次全会召开前,外界曾升起对国有企业进行重大改革的期望,因为政府刚刚对石油行业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行动。

行业内和党内人士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NPC, 简称:中国石油集团)的多位前高管和现高管落马,至少有一部分是因为中央打算削弱这家石油巨头的政治影响力,因为它对政府打破其在部分市场垄断地位的行动予以了抵制。

三中全会公报承认改革的必要性。但公报也显示,改革的力度可能达不到那些希望中国石油集团等国有垄断企业被分拆人士的期望。

有些值得注意的是,公报提到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措辞较以前的起“基础性”作用明显加强。

Imaginechina/Associated Press
预计后续文件将在未来数周、数月发布,可能进一步揭示中共高层对国企改革的思路。目前,高层的策略似乎专注于逐步加强主要国企间的竞争,降低民营企业的行业准入门槛,以及逐渐允许市场更自由地定价。

这种渐进式改革与近月来国有业界专家们提出的方案相吻合。一些专家们强调称,新一届领导层正寻求提升效率并防止重要国有行业腐败的办法,同时也希望避免前总理朱镕基在任期间的一刀切做法。朱镕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砍掉了部分国企,为中国经济的大幅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由此产生的大量下岗工人也成为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部分问题在于,中国政府希望在海外发展有利可图的生意,而在通常情况下,却只有大型国企有足够的规模去竞争。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Energy Economics Research)主任、政府能源改革问题方面的顾问林伯强说,对于在国内提升效率与由此引发的海外损失之间,中国领导人正在努力权衡得失。

Brian Spegele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