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暗示,已经做好推出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的准备。此举表明中国以及其它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面临挑战。

据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中共最高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称,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政策要及时作出预调微调。政治局这则声明指出,中国明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并没有对“稳健”和“积极”做出详细的解释。

中央政治局是在中国发布一系列经济数据之际做出上述言论的。数据表明,制造业与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而通货膨胀压力则不断回落,凸显出有必要确保放缓态势不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在所有行业的数据中,中国外贸业的表现最好,贸易顺差从10月份的170.3亿美元跌至145.3亿美元,好于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期。不过由于欧洲经济问题不断加深,美国经济又持续疲弱,预计中国出口在未来几个月里将继续走软。

中国海关总署(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周六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出口同比增长13.8%,低于10月15.9%的增速,但高于经济学家10.4%的预期中值。11月进口同比增长22.1%,低于10月28.7%的增幅,但超出外界19.0%的预期中值。

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晦涩难懂的声明有时跟理解美联储(U.S. Federal Reserve)发布的声明一样困难,不过这对理解经济决策来说非常重要。在中国,政治局针对总体经济政策做出决定,而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各政府部门负责具体执行,如上调或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率等。

中国政府和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定于未来几天召开会议,制定明年的经济政策目标。瑞银(UBS)经济学家汪涛在报告中说,我们认为中国政府的基调不会有明显的变化,重点仍然在政策稳定性上,但同时会更注重灵活性,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欧美出口减少或欧洲危机深化等外部冲击带来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

Reuters
一名女子在上海的一个市场内的摊位前拿起两棵花椰菜。中国11月通胀率回落至4.2%,为一年多来的最低水平。
据《华尔街日报》一篇有关中国统计局数据的分析报道,中国居民住宅销售面积连续第二个月下滑,11月同比下滑3.3%,10月同比下滑11.6%。商业和住宅地产投资今年夏天曾一度增长逾30%,11月同比增速回落至9.7%。

房地产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如果算上建房所用的钢铁、玻璃和其它大宗商品以及出售给新购房者的家电、家具和其它商品,房地产市场对中国GDP的贡献率高于25%。

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放缓至12.4%。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说,这个数字看起来不错,但剔除季节性因素之后,与前三个月的平均值相比,涨幅已经大大缩小。

增长放缓促使分析师大幅调低中国增长预期。野村证券(Nomura)的经济学家张智威估计,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或将放缓至7.5%。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幅已经放缓到了9.1%。

在亚洲其他国家,考虑到全球不确定性造成的问题,印度政府上周五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印度政府当前预计本财年(截至明年3月份)的GDP增幅将在7.25%到7.75%之间,而此前的预期为8%。不过,为了抵制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新德里在燃料和食品补贴方面的开支不断膨胀,已经几乎没有采取刺激经济增长措施的余地。

韩国也于上周五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市场因而预计,中央银行为了促进增长将推出货币宽松政策。

在中国,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已经有所缓解,降低了外界对刺激性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过热的担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为4.2%,较10月份5.5%的增幅放缓。这一改善反映出,食品价格的增幅已经大大降低。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试图遏制通货膨胀,打压高端房地产市场。上周五的数据表明政策制定者取得了胜利。实际上,中央政治局在一份声明中称,中国明年将坚定不移地维持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立场,引导房价向合理水平回落。

但是,中国的领导人想要确保,增速放缓的幅度不要太大,速度不要太快。

今年11月30日,中国央行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21%。这是中国近三年来首次下调存准率。此举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并且有可能意味着政府将采取多项其他措施促进增长。汇丰银行(HSBC)预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央行还将继续将存准率下调1.5个百分点,同时还会降低小公司的税负水平,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以及社会福利的投入。

不过,中国会否降低利率以及何时降低利率目前还不好说。中国官员很多都是工科出身,他们往往倾向于采取控制银行借贷的手段来调控经济,而不大会采取那些会对经济造成更广泛影响、更难以控制的措施。

BOB DAVIS / AARON BACK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