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上看来,欧洲和美国的现状或多或少还有些希望,反观中国,却仍然是一派灾难即将降临的景象。

上证综合指数周四再跌2.1%至2180.90点,是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收盘位。相比4月中旬的全年最高值,该指数已下跌29%。最近的跌势更是已经失控,仅过去一周就跌去了6%。

与此同时,埃文斯-普里查德(Ambrose Evans-Pritchard)在《电讯报》网站上撰文指出,其他警讯也在闪现,告诉人们信贷泡沫即将破裂:

在中国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数据,但当房地产网站链家在线(Homelink)报告北京11月新房成交均价环比下降35%的时候,某些方面肯定是出了问题。如果这个数据有一丁点是真的,那么它就说明,中国政府希望实现的有节制的软着陆已经出了大问题,有可能失去控制。

11月M2货币供应增速大幅降至10年最低点12.7%。新增贷款环比下降5%。随着通胀减弱,央行的紧缩政策已经开始转向。为缓解流动性压力,中国央行从2008年以来第一次下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问题是,中国央行在消除信贷泡沫方面能不能比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或者是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做得更好。

多数市场人士都认为中国央行真的会做得更好。有利的方面在于,中国有巨量资金可用,而这是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当时所没有的。

但埃文斯-普里查德认为这种优势──就算承认它真的是一种实用的优势的话──正在减弱:

虽有贸易顺差,但中国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下降。热钱正在流出这个国家。曾经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的李扬说,单边资本流动或单边下注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历史;我们的外汇储备基本上是每天都在降。

外汇储备的下降起着紧缩货币的作用,跟繁荣期的效应刚好相反。这些储备无法用来支撑中国国内的银行体系,因为这样做的话就等于是把现在投资于美国国债和欧洲债券的资金汇回国内,这样一来就会在最不恰当的时候推高人民币汇率。

而跟之前的美国和日本(其他太多,就不用提了)一样,中国也曾经历过一场信贷大跃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副总裁朱民说,包括表外贷款在内,贷款在过去五年翻了一倍,接近国内生产总值(GDP)200%的水平。

这种信贷增长幅度大约相当于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日经指数(Nikkei)泡沫破灭之前五年的两倍,或者是美国从2002年到2007年房地产泡沫期间信贷增长幅度的两倍。在上述两个繁荣期内,新增贷款都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50%。

这类信贷狂欢一次、一次又一次地以悲惨结局收场,没有多少理由认为中国会是一个例外。

Mark Gongloff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