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图为广州的一个建筑工地。中国重新回到放松信贷刺激经济的老路上。

Andrew Browne

为一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有着不同寻常的背景,尤其是他得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信任。

1979年,当时26岁的林毅夫在台湾担任陆军上尉连长,他在那一年逃到了大陆。关于这段故事的细节在《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所写的书《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寻财富、真相和信念》(Age of Ambition: 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 in the New China)中有描述。林毅夫脱去运动鞋,沿着金门岛的沙路走到水边跃入海中,抄近路游到了大陆,如果被捕的话他将被处以死刑。

这一举动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在冷战时期,几乎所有的逃脱都是相反的方向。

但他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有信心。

现在也一样。林毅夫相信未来20年中国经济仍有能力实现8%的经济增速,这一预期要远高于海外经济学家的普遍观点,即便是中国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他的预期可能有些过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预计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6.3%,中国政府自己设定的今年的增长目标是7.5%。

对于中国迅速增长的债务水平(IMF和其他国际机构对此相当担忧),林毅夫也没有感到特别困扰。

他通过电子邮件回答问题时指出,中国的政府债务总规模占中国GDP的40%,是全球债务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而且几乎所有的政府债务都是人民币债务,这排除了发生国际债务支付危机的可能。他辩论说,如果有必要,可以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重组,中国没有发生系统性危机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是监管松散的“影子银行”部门的信贷黑洞。

这不单单是一个枯燥的学术争论。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能力的评估影响到各个领域,例如政府应当以多快的速度向经济注入资金,又例如他们应当如何认真地执行艰难的改革以便将中国经济增速维持在一个可持续的水平。因此中国领导人听取谁的意见非常重要。

目前看来,他们似乎采纳了更为乐观的类似林毅夫的观点。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政府实施了“微刺激计划”,重新回到了信贷刺激投资以维持增长势头的老路。与此同时,去年提出的60项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计划却在缓慢推进,这意味着中国领导人认为他们还有许多回旋的余地。

不能简单地将林毅夫对中国经济的乐观看法只是视为一个美好愿望,他是一个确实对中国经济前景有信心的人,也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经济学家。自35年前来到大陆后,林毅夫在职业上取得了骄人成绩,曾担任世界银行(World Bank)首席经济学家。这使他能够有机会接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该委员会已邀请林毅夫和其他中国经济学家担任非正式顾问。

习近平的改革计划在若干重大问题上提出了综合性改革方案,包括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土地改革和促进劳动力流动推动经济繁荣。中国领导层对“中等收入陷阱”也很清楚。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变过程中,只有少数几个发展中国家没有受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

但国际上认为,中国经济要比中国政府认为的更加脆弱。

许多国际经济学家认为,包括公司债在内,中国整体经济中的债务规模是GDP的200%以上,这虽然很高,但最要紧的问题并不是如此高的绝对债务水平。他们担心的是债务的迅速增加,因为这是几乎总是金融危机的前奏。

林毅夫说,他做出的8%经济增速展望能否实现取决于政府实施根本性改革的情况。他表示,这一乐观态度是基于自己的“后发优势”理论,也就是欠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利用发达国家耗费巨大成本研发的技术迎头赶上。林毅夫在其2012年的书《解读中国经济》(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中提出了这一理论。

较为持怀疑态度的经济学家关注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自然走向成熟,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会怎样耗尽。劳动力正在减少,从工厂到计算机硬件中国从资本投资中获得的回报已大大减少。另外,对于中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的潜力,他们的评估也没有这么乐观。

这一切对世界影响很大。例如,如果中国能够继续以8%而不是6%或者更低的速度扩张,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公司需要采取不同的战略。这些公司对新矿和运输设施的投资反映了它们对未来几十年全球资源需求的预期。

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可能也会影响到美国的国防计划。军事力量来自于经济实力,如果美国认为未来20年中国经济将更为强大,这可能会为美国军方高层当前有关军队需要新武器系统的论点提供支撑。中国在领土争议中更为强硬的姿态可能由一种认知引发,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已是强弩之末,而未来属于活力四射的中国。

当然,撰写有关中国经济数据的报告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在一个国土广阔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有人住豪华公寓有人住山洞,衡量目前的产出都是一件难事,更不要说预测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即便如此,国际经济学家越发认为,留给中国进行经济改革的时间不多了。而林毅夫以及其他人所描绘的美好景象可能会降低中国领导人进行改革的紧迫感。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