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政府似乎有采取经济刺激举措的打算,因为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均表现不佳,例如一项制造业就业分类指数降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虽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份上任以来多次暗示不会实施刺激政策,但许多分析师越来越相信,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将推动中国采取一些适度的促增长举措。

根据很多媒体的报道(虽然尚未得到证实),李克强本周强调了实现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7.5%增长率目标的决心。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率由第一季度的7.7%降至7.5%,同时许多经济学家预计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这将令全年的GDP增长目标难以实现。若果真如此,李克强将成为1998年以来中国首位没能实现GDP增长目标的总理。

摩根大通(J.P. Morgan)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滨在周三的一篇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对增长放缓的容忍并非没有限度。

朱海滨预计,面对经济的放缓,中国将实施一系列规模不大但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帮助经济维持增长。这些举措将包括铁路建设投资,新建信息技术和电信基础设施,为环保技术提供资金,以及向服务行业和中小企业提供税收优惠。

最重要的是,这些举措将由中央政府预算提供资金支持,而以前的刺激计划往往等于是授权银行向受青睐的公司(往往是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发放贷款,却基本不管它们的信誉如何。

在李克强领导下,本届政府可能也会加快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这也是政府在经济遇挫时用的一套老把戏。政府一直在捂着底牌,还未正式确认将采取措施刺激经济。

周三公布的重要制造业调查结果——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指数,为初步了解本月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机会。该指数从6月份终值48.2下降至47.7,而低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萎缩。

决策者尤其值得担心的是劳动力市场。汇丰就业分类指数为47.3,比总体指数还低,也是2009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时为了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企业齐步裁员。

汇丰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在与数据一同发布的公告中称,鉴于中央政府近来强调(有必要)确保就业稳定所需的最低经济增速,PMI预览指数强化了推出更多微调措施稳增长的必要性。

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2013年7月15日,安徽一家工厂中,一名工人正在生产将出口到欧洲的服装。
市场对此反应平淡,本地时间下午1点,基准上证综合指数仅下跌1.2%。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经济学家陆挺在PMI数据公布后发布研究报告称,如果不是投资者相信疲软的经济数据会促使中国政府出台刺激措施的话,股市的反应会糟糕得多。

作为国民经济曾经的支柱产业,中国制造业最近几年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工人薪资增长、人民币逐渐升值侵蚀企业竞争力。根据里昂证券亚洲(CLSA)的计算,虽然中国制造业的薪资水平只有美国的17%,但偏低的劳动生产率意味着两国每单位产出的劳动力成本基本相同。这就令外界猜测,当年把生产基地从美国迁到中国的制造业巨头又将把生产转移回美国。

里昂证券亚洲研究部主管Amar Gill称,拉低中国制造业平均生产率的是国有企业,中国需要比过去十到二十年更快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而这一点只可能在私营部门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实现。

上周五中国取消了银行贷款利率下限,朝开放金融体系、改善信贷环境迈出了第一步。但许多国有企业仍可以在需要资金时动用政治关系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

Richard Silk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