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a Choi

上海的外籍朋友总是问我为什么不送孩子去读国际学校。他们会问:“美国学校怎么样?耀中怎么样?德威呢?”而我总是摇着头说“不,不,不”。

为什么呢?我很想先给个高尚点儿的理由,但事实上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学费。这个算盘很好打:上海本地的公办学校是免费的(义务教育阶段),由于我们属于在华外籍人员,随行子女就读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仍远低于国际学校的收费水平。当然,学费只是一个方面,就性价比来说,我感觉上海本地的公办教育机构已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我与一位教我们孩子中国语言文学的美籍教授讨论过这个问题,她也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家本地学校,并很认同我的看法。她说:“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我参观过几家收费高昂的国际学校,并看了他们的课程安排。他们的收费比我现在所选的这家本地学校贵了25倍,如果他们的教学也好过本地学校25倍的话,那我为孩子出这么多钱也心甘情愿。就算只好过两三倍,我或许也愿意一试。可是,我并不觉得那些国际学校比本地学校好多少,至少从课程设置来看是这样。”

我深以为是。据我观察,国际学校的课程难度较低,只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中文,这一点恐怕跟任何一家本地学校都没法儿比。我面试过一些国际学生,他们在中国呆了五年,却连一年的中文都没学过。他们基本不太会说中文,只顾着炫耀自己完美无暇的英语能力。在我看来,这简直是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当然,好的一面是这些国际学校往往设置了全英文教学、范围广泛的课程,并把校园建设得异常豪华,以至于我的孩子进去参观时都惊叹不已。

我不选择国际学校的第二个原因是我受不了很多国际学校出来的孩子的态度。有一次,我在朋友家碰到一个七岁大的欧洲小男孩,他居然因为我长着一副中国人的面孔,就想当然地认为我是打扫卫生的“阿姨”。他也不想想我跟他是用英文交流的。在他看来,所有带着中国人长相的妇女都是为他服务的,这有点让人误以为又回到了黑暗的殖民时代。仅仅因为大部分中国人的经济水平不及他们,这些孩子就变得如此膨胀和自大,我的孩子怎么可以同这样的孩子打成一片?此外,国际学校常常令很多孩子与本地人隔离开来,无法融入到他们真真切切居住着的国度,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

我的另一位朋友从英国飞过来时,曾在飞机上碰到一群随父母移居中国的外国小孩,下面是这位朋友的原话:“这些小孩一直在谈论的是司机会不会准时到机场来接他们。他们真是被宠坏了,完全无视自己住在中国的事实,这令我很不舒服。”

第三个原因是很多国际学校聘用的都是些形形色色、来上海逗留个三四年就会离开的国际居民和教师。学生有进有出,教师、校长和管理层也是如此。教职人员的频繁流动对一所学校来说通常都不是好事,对孩子来说也不够稳定。此外,多元化的国际人员构成也意味着往往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家都基本不说英语。这种情况固然有利于形成一个充满生气和多元化的环境,但英语水平往往并不如人意,考虑到这些国际学校每年收费超过2万美元,这种性价比并不让人满意。

因此,我和先生经过综合考量后自问:我们花钱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又愿意为什么花钱?最终,我们得到的答案始终是:对上海的国际学校说“不”。

(Mina Choi是韩裔美国作家,现居上海。移居中国前,在洛杉矶从事剧本创作。她已婚,有两个孩子。文中所述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