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中央高层批准了一项广泛的政策纲领,为市场在经济事务中话语权的扩大、农村人口权利的保障敞开了大门,同时纲领也重申北京仍然牢牢掌握着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幕后发布的长篇公报包含一些模棱两可的措辞。一些经济学家称,这种模糊用词引发人们怀疑领导者是否具有推动改革的政治意愿,来降低政府的传统支配作用、提振正在放缓的经济。

周二结束的此次会议旨在展示未来数月及数年的经济改革蓝图。这是一年前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发布的首份政策蓝图。

公报没有披露中央高层所采纳的改革计划的全部细节。会议的主旨是整合党内领导人、政府、军队以及其他多方人士的共识。

未来几日中国将披露更全面的政策文件。不过,从目前这份罗列出新政的公报中,我们还是能够窥见领导人设定的首要事项。但经济学家说,该公报传达出了一些互相矛盾的信号。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称,本次会议是中共为国家方向勾勒出一个清晰愿景的机会,假如政府能成功描绘出这个愿景,我认为将对官员们的行为起到很大影响,但我觉得会议并没有给出清晰指引。

公报中没有提及经济学家们此前曾希望看到的很多具体改革内容,比如放松对利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改革制约农民工在城镇享受社会服务的户籍制度。不过,公报称将进一步进行金融和财政改革。

公报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农村改革方面,公报没有直接提及给予农民土地转让权,但提出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经济学家们表示,给予农村居民更多财产权利可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使农民可以自行出让土地使用权,迁入城市定居。

公报在国有企业问题上传递出不太一致的信息。中国的国有企业主宰着从能源、基础设施到电信等诸多领域,经济学家们认为这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公报中承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还提出必须加快形成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

与此同时公报还提出改革应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从而暗示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仍将占据优势地位。

美国大型企业研究会(The Conference Board)的经济学家Andrew Polk表示,他们强调了市场的作用,但又在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画出了明确的界线,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不会很快消除。

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周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上图为武警在人民大会堂周围巡逻。
公报充满了对中共正统理念的致意,这是此类文件的典型特征,其中提到了马克思和列宁,同时也提到了习近平提出的标志性口号“中国梦”。公报还强调了维持中共领导地位的需要性。

作为经济领域以外为数不多的几个变革的信号之一,公报号召确保司法和检察权的独立,中国国家媒体称这意味着在保持中共高级领导人权力范围的同时,要使得低级别官员的干预降到最小。

公报还号召建立由中共领导人组成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便确保领导层确定的目标得以执行。花旗集团(Citigroup)经济学家丁爽表示,建立这一领导小组反映出具体细节措施的缺乏。他称,整体来看,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计划,涉及了一系列问题,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因为具体的措施仍未得以决定。

中国领导层希望重塑经济,以此减少对于对外出口以及国内重工业投资的依赖。出口加投资的方式推动了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实现了平均增速约10%的世界纪录。不过,这种方式也同样带来了在房地产和重度污染工业上的投资浪费,并使得中国愈发受制于全球市场的异动,比如对美国和欧洲等的出口大幅下降便给中国国内带来了不利影响。

中国最高决策者们希望将中国转变成一个与美国和西欧更为类似的消费型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服务业和高科技行业扮演的角色更重要,同时也鼓励创新。

做出这样的转变必然会令增速放缓,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因为收回对旧行业的支持远比鼓励新行业的建立要容易。不过中国的领导人们意识到他们几乎别无选择。尽管信贷大幅增长,但是经济增速已经放缓。而通过信贷增加来推动经济增长这一方式正是导致世界上其他地区出现金融危机的原因。

Carlos Tejada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