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产党隐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闭幕,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经济日程依然是个谜团。

自从习近平去年晋升中国最高领导人,投资者和企业高管就被告知习近平的经济政策要到今年秋季的三中全会才会揭晓。然而从三中全会周二闭幕后发布的声明来看,迷雾并未拨开。


当然,在会议闭幕后冗长的公报中,有一个让人感到宽慰的引人注目的消息:市场将会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

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为重要的国有企业改革浪潮奠定了基础,在那次会议上,中共只是承诺要让市场发挥基础作用。今年的用词语气更强,暗示了习近平支持市场化的倾向。

但说到底,市场的角色要怎样加强?公报没有给出什么指示。中共做出了令人鼓舞的承诺,声称要增强农民的土地权利、让政府功能不良的税收和预算系统合理化。然而过去的中共会议也做出过类似承诺,但少有跟进措施。

政府内外主张改革的人提出了一个压缩政府经济权力的愿望清单,包括放开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终结国有银行和国企享受隐性贷款补贴而让中国庞大的家庭储户买单的局面,同时还包括放开跨境资本流动,进一步减少政府对金融系统的管制。

此前,很少有人预计中共领导人将在三中全会上作出明确承诺,但许多人希望看到这样的信号:中共正在奠定改革的基础。然而,金融改革的议题被完全回避。会议公报中只有一段文字提到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并指出要放宽投资准入。

政府将在未来几天公布一份更全面的政策文件。中共将设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来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尚不清楚该委员会将是起辅助监督作用,还是会被赋予实权用来消除政治阻力。但公报中的模糊措辞意味着中共缺乏作出最艰难决定的政治意愿。

一些投资者可能认为,中共缺乏变革的决心对国有企业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国有企业将继续享受优惠待遇,可以以低于市场的利率获得资本。除了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和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等大型银行,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以及其他一些资本密集型大企业也将是明显的受益者。

长期来看,中共内部未能就改革达成共识将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在国有部门过度、低效投资的驱动下,中国的债务水平将继续攀升。

三中全会从来都无法提出一个完美的改革路线图。但这份措辞含糊的公报意味着围绕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方向的重大问题仍然没有答案。

Aaron Back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