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金融行业增长最快的部分,影子银行已经不再像五年前那样扮演配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简称:社科院)周二公布的报告显示,数年前,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还几乎为零,但到了2012年年底,其规模已升至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

这种与传统银行体系并存的、不受监管的灰色贷款来源已经变得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但一些人可能认为,影子银行更大的作用是维持产能过剩行业的工厂存活以及房地产泡沫。

Reuters
在中国影子银行业,非银行机构以惊人的速度向经济注入资金。
尽管外界一致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具有快速增长的特点,同时对经济也越来越重要,但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确切规模存在分歧,原因是计算口径存在差异,而且影子银行并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界定。

根据社科院的报告,截至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为人民币20.5万亿元(合3.35万亿美元)。

但与国际研究机构的计算相比,社科院的计算仍是保守的。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在今年早些时候估计,如果将各种形式的影子银行贷款包含在内,中国的总体信贷规模可能已达到GDP的198%。根据摩根大通(J.P. Morgan)的估算,中国信贷规模约占GDP的69%,达到人民币36万亿元。

计算结果之所以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与传统银行系统相比,影子银行体系缺乏监管,并且具有不透明的特点。

社科院的报告称,基于包括银行理财业务和信托公司两类影子银行活动的官方数据,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达人民币14.6万亿元,占中国GDP的29%。

尽管确切规模还不得而知,但中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增长已引发外界对其潜在风险的担忧,由于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业的紧密关系,这种风险可能威胁到中国的金融稳定。

华夏银行(Huaxia Bank Co.)发售的一款理财产品去年底发生违约引发外界高度关注,该事件首次将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暴露了出来。此次违约事件的发生促使中国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在中国,理财产品是在银行储蓄之外可以选择的一种高收益产品。

但监管部门的措施并未抑制影子银行的扩张。对于被银行信贷拒之门外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言,来自影子银行的资金可以说是它们的生命线。

影子银行规模的的快速扩大也促使中国央行在今年6月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在6月份发生的一次银行间市场“钱荒”事件中,为抑制无节制的放贷行为,中国央行拒绝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社科院同时指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包括因产品的期限错配(资产期限结构长、负债期限结构短)所导致的流动性风险,而这种风险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放大。

社科院警告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很可能导致针对银行信贷扩张的监管政策失效,产生系统性风险。

Grace Zhu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