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决策者正努力试着在保增长与经济转型之间取得平衡,现在他们又面临一个新问题:通货膨胀。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3.1%,升幅大于8月份的2.6%,创下七个月来最大升幅。
分析师们把CPI加速上升归咎于一些常见的可疑因素。今年的中秋节比去年提前到来,这提振了9月份的食品需求。此外,中国南部遭遇的台风可能破坏了农作物生产。
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今年年初以来货币供应和信贷的增长。
今年4月份,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幅达到16.1%,不过6月份以后M2增速有所放缓,因为一场银行业“钱荒”抑制了流动性。与此同时,今年前九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了19%。
在货币如此扩张之后物价出现上涨不足为奇。食品价格正在领涨,这也是中国通胀期的常见情况。但其他一些领域也出现了额外流动性:中国8月份全国住房价格同比上涨7.5%,北京8月份房价同比上涨14.9%。没人会把房价上涨归因于天气。
这种通胀压力将限制中国政府利用更多刺激措施来应对经济恶化的能力。虽然汽车销售等指标显示国内消费依然强劲,但周末公布的疲弱出口数据凸显出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的风险。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出口同比下降0.3%。诚然,去年9月份正值出口商开始夸大自身出口数据(此后监管部门严打了这种手段)之际,但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经济学家Louis Kuijs估计,如果把这一因素考虑在内,9月份出口可能同比增长了1.7%,增速仍远低于8月份的7.2%。
考虑到美国债务上限争论可能挫伤全球信心且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仍可能在近期收缩购债计划的规模,未来数月中国的出口需求可能保持疲软。与此同时,出于对通胀及其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担忧,中国领导人或许不愿出台新一轮刺激措施。由此可见,中国的政策调控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
Aaron Back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