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周四和中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此举再次彰显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尽管人民币仍可能受到严格管制,但近期的数据表明,人民币交易量正在逐渐接近其他主要货币。

根据周四宣布的消息,上述协议的期限为三年,欧洲央行可从中国央行获得人民币3,500亿元(约合572亿美元)的资金,中国央行可以从欧洲央行获得450亿欧元(约合609亿美元)的资金。

欧洲央行发布公告称,目前欧元区和中国的双边贸易和投资正在迅速增长,上述货币互换协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签订的,而且它也是确保金融市场稳定所需要的。

和欧洲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最重要的尝试之一。此前中国央行已于6月份和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签署了类似协议,之后又陆续和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及冰岛等国的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澳新银行(ANZ)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和欧洲央行的协议是突破性的,因为欧洲央行集中了欧洲各国央行的代表。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官员一直表示,北京的长期目标是要推动人民币跻身全球主要货币行列。这其中既有经济上的考虑,也有政治原因。

周四的协议表明,中国距离其目标越来越接近。

近期数据显示,尽管美元、欧元、日圆和英镑在全球外汇交易量中仍占到近75%,但人民币的交易比重正在逼近加元和瑞士法郎,后两种货币的交易比重分别为1.99%和2.34%。目前人民币的交易比重已升至1.49%,而且自2012年1月以来,人民币交易量增长了113%,排名超过瑞典克朗、韩圆、港元及俄罗斯卢布。

中国经济学家称,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获准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主要因为他称这象征着中国的崛起。让人民币实现更广泛的流通也可为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贸易提供便利。

在中国政府官员于2009年首次开始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时,发现主要是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邻国,以及阿根廷等经常面临金融危机的国家感兴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较富裕国家也准备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苏格兰皇家银行(RBS)驻香港的分析师Luis Kuijs称,英国和欧元区成员国等国家也希望促进本国人民币贸易的发展。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Governing Council)成员、法国央行行长诺亚(Christian Noyer)对欧洲央行与中国央行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加以赞赏,称法国央行对此极力支持。法国是人民币兑换支付最活跃的欧元区国家。

在欧洲央行看来,与中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将把人民币业务带到欧洲大陆。

伦敦和巴黎等一些欧洲国家的首都希望与香港和新加坡争夺全球人民币业务。Kuijs称,欧洲人希望欧洲地区的人民币活动能够升温,因此与中欧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也符合欧洲人的利益。外国央行在必要时也可利用货币互换协议快速获得更多人民币。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和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等主要央行仍未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Todd Buell / Bob Davis / Anjani Trivedi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