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即将收缩刺激政策的预期就已让新兴市场在今年夏天出现剧烈震荡。随着美联储官员周二召开为期两天的最新一次政策会议,仍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如果美联储真的像一些经济学家预期的那样开始缩减债券购买计划,那么影响将有多大?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对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k Group)首席财务长伯特兰•巴德尔(Bertrand Badre)进行了采访,询问了他在亚洲新兴市场对于美联储政策变动适应能力问题上的看法。目前亚洲新兴市场亟需进行经济改革,同时还面临其他一些挑战。

《华尔街日报》:亚洲之前是否已经历了美联储缩减刺激计划的最严重影响?

巴德尔:亚洲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不过,美联储收缩刺激将给亚洲经济体以及多数拉美经济体带来压力。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利率水平可能上升,利差也可能扩大,各国之间的分化可能加剧。另外,资金可能重新流向美国或状况较好的发达经济体。关键问题在于这种变化究竟会在一段时间内平稳进行,还是会突然发生。我们的核心情境预期是这种变化可能会相对平和,期间可能出现一些震荡。主要风险在于市场过度反应,就像5月份时那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兴市场夏天出现的剧烈震荡也是有好处的,相当于一次类似演练。马来西亚和印尼政府当时的应对表现相当令人鼓舞。可以说,他们已非常好地认识到了相关风险,也知道了应该以什么样的政策来解决问题。此次市场波动同时也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那就是这些经济体启动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一定程度上说,美联储推迟收缩刺激创造的缓冲期得到了利用,但还不够充分。在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一些结构性问题仍有待解决。

《华尔街日报》:你特别期待哪些结构性问题得到解决?

巴德尔:这要取决于哪个国家。中国是个个例。但印度、印尼和巴西等国家面临的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同之处,那就是经济供应面受限。这些国家目前已经是全产能运行,如果想增加产出,需要消除一些供应面的限制因素,例如基础设施、贸易政策和管理制度。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呢?这就要各个层面都进行调整。希望获得资金流入的国家应增加自身吸引力;发达经济体可以对监管框架进行探讨;国际体系可以提供担保。这是一个牵涉广泛的问题,但需要得到解决。

从乐观的方面看,印尼在明年大选之前于今年夏天开始削减燃油补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表明该国认识到了形势严峻。

《华尔街日报》:在市场过度反应的时候,各国如何增强自己的抵抗力?

巴德尔:就算一开始这需要一点时间来进行调试,但大多数政府都已经有了一个一以贯之的方法。印尼政府在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的带领下,已经表示稳定才是关键。因此他们已经明确表明了维持稳定的政策组合的意愿。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强的信号。第二个信号是关于结构性改革的。两种信号都需要。如果真想进行结构性改革,你就不能用以往的方式干预利率。

《华尔街日报》:印度的情况怎么样?

巴德尔:在我看来,印度的情况是,之前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反应,现在你已经看到,最新的统计数据已经好转。任命拉詹(Raghuram Rajan)担任印度央行行长是一个相当强的信号。今年8月份拉詹第一次发表讲话时就说改革银行体系是他的第一要务,我认为外界对此颇感意外。不过尽管如此,印度很快就要迎来一次选举,而选举在印度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在选举前,大体来说,他们会保持政策组合的稳定,抵挡住诱惑——有时候选举前是会出现某些诱惑的。这里的挑战在于,下一届政府要应对我们讨论过的结构性问题。基础设施融资是其中一项。但这非常重要。

《华尔街日报》:你怎么看中国?

巴德尔:中国应该能实现7.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中国经济中存在风险,对此政府也不否认。过去五年的信贷增长一直比较快。如何通过银行体系来应对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这是其中的一个风险。还有过度投资,我们都知道,中国正准备改变靠投资拉动增长这一模式,在中国,投资占GDP的百分比已经达到了纪录高点。他们要做出改变。我们有信心认为,他们能完成这一转型。但如果转型太过剧烈,超出预期,那就是另外一个风险。总量这么大的经济体实现这么重要的转型,以前还没有过先例。我们认为,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层,这就让我们有信心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但我们不能否认,这里面存在着执行风险。

《华尔街日报》:在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方面,亚洲整体的情况怎么样?

巴德尔:我们的分析是,亚洲相对来讲比较抗压。因此我预计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或是出现泡沫破裂的情况。我们主要的关切是在经济的供给方面。现在经济环境不像以前那么好,推行改革也会更加困难。遗憾的是,所有的事情没有在资金成本较低、资本充裕的时候完成。因此,必须在环境不那么好的时候继续做同样的事,但成本会更高,难度会更大。但我们的确认为,这仍然可以实现,而且不管是从政治角度还是从财政角度来看,大多数政府都有推行此类改革的能力。

Natasha Brereton-Fukui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