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 Shuilong
五散房,2003年-2006年,浙江宁波

国不乏标志性的现代建筑,从广州大剧院到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难以一一列举。但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外国明星建筑师领衔设计、中国政府出资建设的项目。比如,伊拉克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和荷兰的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等都参与过中国项目的设计。

Zhu Chenzhou
中国建筑师王澍
而如今,随着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Award)的揭晓,中国的建筑业可能到了一个转折点。周一,王澍获得了今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籍建筑师。正式颁奖典礼将于5月25日首次在北京举行。举办城市是去年10月确定的,当时尚不知道谁将获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由普利兹克家族1979年在芝加哥创立的。该奖常常被比作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凯悦酒店集团(Hyatt Hotel Group)也是普利兹克家族名下资产。

凯悦基金会主席普利兹克(Thomas J. Pritzker)在宣布获奖者时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

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建筑评论人士、建筑史学家朱涛说,突然之间,王澍开始证明我们自己也能够设计出高质量的作品。朱涛出生于山东省,在中国多个城市从事建筑设计。

Lv Hengzhong
图片:王澍的建筑世界
朱涛说,中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但很多中国建筑师对自己的作品缺乏自信。他还说,对于在快速城市化的环境下工作的年轻建筑师来说,普利兹克建筑奖表明,建筑是一种文化产业,而不只是商业行为,建筑师是文化的创造者,这有很大的意义。

外国建筑师对中国城市景观的重新塑造令西方和中国新闻界对中国建筑师的籍籍无名苦恼不已。在这一背景下,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教授王蔚承认,她对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感到意外。王蔚与王澍没有关系。

王蔚说,我说感到意外,是因为我曾认为中国建筑师赢得这个奖还要很多年的时间;考虑到中国的建筑研究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真正开始发展,现在就能获得这个奖是够快的。

今年48岁的王澍生于中国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王蔚补充说,他在普利兹克奖得主中算是相对年轻的一位。相比之下,贝聿铭在60多岁时才获此殊荣。贝聿铭19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出生在广州,20世纪50年代入美国国籍,其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国度过。

王澍和妻子陆文宇1997年在杭州成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在那里,王澍将从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提取的材料和现代形式相融合,希望为中国建筑开发一种新的语言。

例如,他设计的宁波当代艺术博物馆重现了从前的港口建筑,而他的另一作品、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则使用了从旧房子收集的200万块瓦片,用于建造屋顶。

英国的美克建筑事务所(Make Architects)北京工作室的首席建筑师普迪克(John Puttick)说,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认为,大多数强调设计的建筑出自外国公司之手,而中国公司只是负责施工。王澍的获奖凸显了中国新一代设计师的成就以及他们的工作质量。

同时,外国的建筑公司倾向于将中国当做一块白板──用普利兹克奖得主、2012年普利兹克奖评委之一哈迪德(Zaha Hadid)的话说,中国是建筑师的一块完美的空白画布。

中国香港的建筑师严迅奇(Rocco Yim)说,王澍一直在追求的方向,是基本上不关注趋势的发展,尤其是西方的趋势。他的公司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Rocco Design Architects)在中国各地设计了多个项目。他说,我认为总体上讲,这为中国年轻的建筑师上了很好的一课。

王澍的获奖还可能帮助中国摆脱反复出现的批评之声,包括国内的批评,即认为中国在创意领域无法和其他国家竞争。

王蔚说,以往人们对中国的了解更多源于建筑施工而不是中国的创意,此次获奖证明了中国在文化和创意方面取得的进步。这对中国的各个行业都有积极的意义。

Lara Day/Josh Chin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