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2011年5月,林书豪在他的祖籍所在地浙江平湖与当地一所中学的学生打友谊赛。

Alan Paul

山西猛龙队行事冲动、作风霸道的富豪“王老板”聘请前NBA教练韦斯(Bob Weiss)、力图给中国篮球协会(CBA)最弱球队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时,记者杨金新(Jim Yardley)的新闻天线马上发动起来。时任《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北京分社社长的杨金新和他的团队全身心地投入了那个赛季的采访。他写的《猛龙:中国篮球队、美国教练和两种文化的碰撞》(Brave Dragons: A Chinese Basketball Team, an American Coach, and Two Cultures Clashing,Knopf出版)一书记录了这个赛季的前前后后。杨金新报道中国六年,他对中国司法体制的报道曾获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这本书反映了他对中国的深刻理解。杨金新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谈《猛龙》、林书豪(Jeremy Lin)和中国体育的现状。以下是访谈节录:

《华尔街日报》:你非常直接地写到了中国球员和球迷在体育运动方面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他们觉得自己没法做到美国人那么好。你认为这是否解释了他们对林书豪的强烈兴趣和自豪?

杨金新:是的。林书豪祖籍中国大陆,但他的家人来自台湾。他身高6.3英尺(1.91米),但还算不上巨人。他在否定包括教练在内的很多中国人认为自己身体素质低人一等的各种成见。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位中国教练跟我讲,作为生产篮球运动员的原材料,中国球员等于是次品。这些教练认为,提高他们的最佳办法就是无情地、反复地训练。

林书豪在证明,一个亚洲裔的人在身体素质上可以与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抗衡,甚至占据优势。当然,林书豪是美国籍,而且在他的成长环境中,他更能够发展自己的独特技能。他们的父母好像也是非常支持的。另外最重要的是,林书豪感觉像是一个非常有决心的人,而如果没有决心的话,天才最终也很难脱颍而出。

《华尔街日报》:我认为,林书豪相对普通的身高(跟姚明比)使他有可能在中国引起变革。

杨金新:非常正确。中国的整个篮球系统都在殚精竭虑地寻找下一个姚明,至少是在寻找其他身形高大的运动员。林书豪迫使这个等式改变。中国有很多身高1.9米左右的运动员。但他们为什么没能像林书豪从小在美国打篮球那样成长?我认为这个问题将会引起广泛的共鸣,但愿也会改变中国人的典型训练方法。一定程度上,这种改变已经在发生。

《华尔街日报》:你观察到,美籍球员看到中国籍球员训练那么苦,觉得很震惊。在他们看来,这些队友几乎就是球队的奴隶。你觉得中国球员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杨金新:不是的。毕竟中国在工厂上班的工人常常是一个星期工作七天、一年工作50个星期,做的都是重复的、让人麻木的工作。相比之下篮球运动员要好得多,而且这些人的工资确实也要高很多。但CBA很多球队实质上就是像篮球工厂一样运作,队员们受到严格的控制,一起住宿舍,并持续不断地操练。我在跟踪采访猛龙队时看到,由于一位中国籍助理教练指挥球队训练的强度太大,有两名中国籍球员晕倒了。

《华尔街日报》:你最近撰文暗示NBA在中国的计划遇到了困难。他们对于林书豪的出现有多高兴?

杨金新:NBA在中国仍然非常受欢迎,但近几年他们的计划遇到了障碍。他们想在中国创办自己的联赛,跟CBA合办也可以。但CBA拒绝了。他们谈到建立一个球场网络,但这也没有实现。在姚明表现最好的时候(比如2005年、2006年)过去之后,电视收视率也下降了。总之,NBA仍受欢迎,但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就在这个时候,林书豪出现了。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球迷都疯了。尼克斯队的球服,不管是正品还是假货,都被抢购一空。我想电视收视率也在飙升。考虑到姚明去年退役,林书豪出现的时机对于NBA来说似乎是再完美不过了。他没有解决他们的更深层次问题,比如怎样寻找新的赚钱途径,或怎样开发联赛的问题。但我猜想他们肯定是非常激动的。

《华尔街日报》:2008年奥运会过后,很多人以为中国体育事业会迅速现代化。实际上没有实现。还有这种希望吗?体育似乎是中国文化中最后一个需要调整的非政治部分了。

杨金新:曾有很多人相信,奥运会过后体育会改革。现在基本上还是那种在中国存在了几十年的苏联式体育模式。人们以为,引进更多的商业化、消除政府对体育的干预有助于改善比赛的质量,至少是篮球比赛的质量。但奥运会期间发生的事情造成了一个问题:中国赢得了51枚金牌,创了纪录!奥运会过后,中国官员事实上认定:过得去就行了。于是他们维持了现状。

对于所有个人运动来说,这种心态都没什么问题。中国的多数奖牌都是在这类运动中获得的。但在团体运动中,中国的表现实际上没有那么好。由于种种原因,整个体制很难产生精英篮球运动员,所以要是放松对CBA的政府管制的话,可能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没有放松管制,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仍然觉得中国体育的使命是赢得奥运奖牌、为国争光。

《华尔街日报》:你写道,任何外国人来到中国,或多或少都是无知的,只是程度不同。当你开始准备写这本书的时候,你已经在中国呆了六年,因为对这个国家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并写了数百篇文章记录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中国篮球有没有让你觉得自己的无知程度有所改变?

杨金新:对于自己对中国了解的和不了解的,我都一直努力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我是一个局外人。事实上,我之所以想写一部有关文化冲突、有关迅速全球化时代东西方融合挑战的书,身为局外人也是原因之一。正是这个中美汇聚的领域让我产生了探索兴趣。对我来讲,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我想写起来会是有意思的,有乐趣的。

作者Alan Paul从2005年到2009年居住在北京,曾在《华尔街日报》网络版(WSJ.com)撰写“老外在中国”(The Expat Life)专栏。写有《Big in China: My Unlikely Adventures Raising a Family, Playing the Blues, and Becoming a Star in Beijing》一书。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苹果公司
英文名称:Apple Inc.
总部地点:美国
上市地点:纳斯达克
股票代码:AAPL
adidas AG ADS
总部地点:德国
上市地点:美国场外交易粉单市场(Pink Sheet)
股票代码:ADDYY
adidas AG
总部地点:德国
上市地点:德国证券电子交易平台
股票代码:ADS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