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 Images
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本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介绍经济改革计划时,他可能从去年底中共一次重要会议上做出的决定中借用了一些表述。

这是李克强一年前就任总理以来首次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对改革的目标措辞严谨。大部分用词听起来都极其耳熟。

自去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对于这些宏大经济改革的时间和顺序的更多细节,外界的期待不断上升。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政策制定会议,产生了一项包含60点的改革计划。在李克强今年有关这些关键任务的工作报告出炉之前,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外界的期待也曾高涨。

但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仍是承诺多,细节少。

周三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式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称,北京今年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北京还将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浮动区间,同时将推动民间资本投资中小型银行,以此作为在曾由国有公司占主导地位的行业扩大市场准入的措施之一。

这些长期目标意在提高国内金融系统效率,同时使人民币成为真正国际化的货币,使国内公司有机会在全球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已有迹象表明政府会说到做到。中国央行已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性略微加大。分析师们认为,这可能是央行扩大人民币日交易区间的前奏。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只能在央行设定的中间价上下1%的范围内浮动。如果日间波幅增大,则可能让市场习惯于人民币的表现更像那些真正自由浮动的主要货币。

目前关键的问题是大家不知道这些改革何时将会落实以及改革的顺序是什么。

中国的改革通常都是渐进的,而且对在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业进行一次彻底改革将是漫长而困难的。中国大型国有银行一直享受着受政府保护的存贷款利差。银行已经习惯于以较低、甚至是负值的实际存款利率向储户付息。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意味着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收窄。

此外,银行也不是特别盼望那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争夺业务的日子。他们此前一直都能走轻松便捷的道路,把一大部分信贷都提供给享有特权的国有企业。但今后,国有企业可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国企客户看起来也并不十分安全。

在如何促使国内金融业提高效率方面,中国决策者确实有一些令人鼓舞的想法。但只有让公众更清楚地知道其中一些改革预计将在何时实施,这些想法才能发挥作用。

Grace Zhu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