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产能过剩日益严重之际,中国4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大幅下滑,而且已经是连续第14个月下降,预示已经面临债务增加和增长放缓等问题的中国经济将受到进一步的困扰。

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PPI下降2.4%,创去年10月份以来最大降幅,金属和化工行业降幅尤其大。经济学家称,这可能会加剧有关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因为PPI下降将使工业品和大宗商品生产商盈利、偿还债务以及按时向供应商付款的难度加大。

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分析师常健表示,在中国激增的贷款中,有一部分被产能过剩的企业用来进行债务再融资或支付利息;这能帮助避免公司走向破产。

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只是增速不及过去30年的两位数水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降至7.7%,去年第四季度为7.9%。关于年内经济增速将回升至8%以上还是会进一步放缓,经济学家们看法不一。

PPI持续下降反映了钢铁、煤炭、玻璃、铝、光伏、水泥这一系列中国主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的PPI下降表现与日本总体通货紧缩的意义不同。自1999年以来,日本的消费者价格几乎每年都有所下降,拖累了企业利润、投资和消费支出,使一度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0年的低迷期。而中国PPI下降令消费者价格保持低位,从而令消费者受益。2011年7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升幅触及6.5%的高点,然后回落至更为温和的水平,今年4月份CPI升幅为2.4%。

但对于受到PPI下降影响的行业来说,形势可能相当严峻。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Aluminum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 简称:中国铝业)公布,第一季度亏损人民币9.75亿元(合1.58亿美元),收入增加1.9%;该公司称国内90%以上的铝亏本生产出来的。该公司发言人称,中国的城镇化将在长期内刺激铝消费,但库存消耗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短期内铝价大涨的可能性不大。

水泥行业似乎也很臃肿。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Huaxin Cement Co., 简称: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上周在通过网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水泥生产商需要关闭旧工厂,以避免让整个行业的灾难。但分析师们称,政府关联企业很可能将获得资金支持。

在某些行业,处在低位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直是生产者价格下跌的推动因素。去年,原油价格持平,铁矿石价格下跌了7.3%左右。较低的投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为全球大宗商品最大消费国中国需求的疲软,但也推动中国工业产品价格下降。

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师Daniel Kang表示,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已导致售价下跌。

在太阳能电池板行业,美国征收的进口税以及欧洲将要采取的类似措施使生产商备受困扰,因为这使它们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减少、产能过剩加重并且使产品价格和利润受到打压。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LDK Solar Co.)一直在22亿美元债务重压下苦苦挣扎。在出售公司旗下一家工厂的计划告吹后,合肥市政府向江西赛维LDK伸出援手,同意收购该工厂。江西赛维LDK表示,这笔交易预计将录得8,000万至9,000万美元的净亏损。

在过去生产者价格下跌的时期,中国都有办法摆脱困境。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的出口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对制成品和大宗商品需求的升温。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批准了大规模刺激计划,其中就包括向大型(往往是国有)企业提供几乎无限量的贷款。目前这些企业也被价格下跌所困扰。

由于欧洲和日本的财政问题持续不断并且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疲软,目前的出口需求低迷。由于政府试图对已导致债务快速积累的基础设施开支进行限制,中国国内需求并不像一些分析师预想的那么有力。

低通胀以及有限的公共债务意味着政府依然握有可供推动经济增长的工具。一些经济学家预计,第一季度的大规模新增贷款将拉动投资,从而提振对工业产品的需求。

不过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中国问题专家Eswar Prasad表示,回到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这将导致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进而从生产者价格的下跌中反映出潜在经济问题加重。经济学家表示,中国政府可能会尝试找寻一些折中的办法来缓慢削减工业产能以及温和提振需求。

应对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的另一种途径是关闭工厂以及裁员,但出于政治考虑,这种方法在过去基本属于禁区。中国领导人往往对采取可能加重失业以及导致所谓群体性事件的措施感到担心。这种担忧在领导人换届后的首个年份尤甚。

中国人口的变化或许也会使提振羸弱产业的需求受到抑制,这种变化已导致新劳动力的供应减少。

在太阳能行业,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之一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s Co.)一位技术主管表示,在一家工厂被关闭后,他转向了另一家工厂,并走上了不同的岗位。他表示,对工作稳定性并不太担心。

Bob Davis / Richard Silk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