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国突然采取行动压低人民币汇率以抑制海外资金大规模流入,产生了意料之外的不利后果:流入金融系统的资金激增。


过去两周投资者一直在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导致中国货币市场人民币资金猛增,短期利率急剧下降。但经济学家对此感到担忧,因为这种趋势与中国政府的行动相悖——为了重新平衡信贷驱动的经济,控制影子银行等监管宽松的风险性融资,中国政府自去年6月份以来一直将借款成本维持在高位。

决策者的两难处境也反映出,大规模国家控制经济的管理难度之大,以及整个金融体系内部的联系之紧密。

大华银行(United Overseas Bank)驻新加坡经济学家全德健(Teck Kin Suan)表示,如果想要降低中国经济的杠杆水平,就需要维持高利率和偏紧的流动性。如果允许人民币贬值,那么流动性将增加。这两个目标是相互矛盾的。所以要看央行希望实现哪一个目标。

自从中国央行引导人民币走软,以期抑制投机性外资流入(从高利率和人民币升值中获益)以来,这一问题就出现了。这些流入的资金增加了经济中的过剩流动性,导致房产价格飙升,成为一大问题。

中国央行引导人民币汇率的行动似乎已经奏效。上周五人民币出现2005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人民币自1月份创下纪录高点以来已经下跌1.7%。

虽然中国央行试图阻止热钱入境,但外汇干预引发的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了银行系统的流动性。

受这一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下跌,银行间基准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跌至2.83%,低于两周前的3.84%和去年12月23日的高点8.94%。

7天期回购利率目前已恢复到去年6月份“钱荒”爆发前的水平。“钱荒”是中国央行为遏制影子银行过度膨胀而导演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流动性事件,在这之后,央行又分别在去年10月、12月和今年1月放任流动性紧缩,促使银行间基准利率升至4%-5%左右。

但经济学家表示,廉价资金回来之后,人们又开始担心银行会再次放开胆子涉足高风险贷款。

全德健表示,在他看来,央行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去杠杆,因为银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派生出来的风险大得多,他们必须做出抉择。

一些经济学家说,中国政府管理的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既要确保经济增速不过度放缓,又要应对不断上升的金融风险并抑制投机性“热钱”,这意味著有时候需要采取一些短期措施,牺牲一些长远目标。

荷兰国际集团(ING)经济学家康登(Tim Condon)说,这是个轻重缓急的问题。眼下热钱入境问题威胁更大,这个问题解决了,还可以回过头来再引导银行间利率上升。中国可以接受这种明显的矛盾,不过他们会说,这样的情况预计是暂时的。

近年来,人民币总是保持稳步升值或持稳态势,这促使投机资金不断涌入中国。瑞银(UBS AG)估计2013年中国“热钱”流入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数据显示这一趋势在今年1月份加剧。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表明,1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为763亿美元,创一年新高。

康登说,政策因素导致人民币走软已成共识,问题是什么样的政策?简单地说就是:热钱涌入中国,中国不高兴。

Shen Hong发稿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