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国务院已经制定了一份新的框架,收紧对快速增长但缺少监管的影子银行服务的监督,这一迹象显示,中国领导人正谋求让债务快速增加的步伐慢下来,提振金融稳定性。该方案于去年12月10日由国务院分发给各监管机构,但并没有对外公布。《华尔街日报》看到了这份文件的影印件,根据文件的说法,该方案的目的在于限制银行借贷正规渠道外的贷款增长。监管框架要求中国央行和其他监管机构对此类非正规借贷进行更严格的监督。
该方案并未要求对影子银行业进行全面打击,表明领导层有意为中国经济保留这一重要的信贷来源,但影子银行也造成了行业内产能过剩,令地方政府债台高筑。
中国影子借贷机构包括传统银行的表外借贷机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典当行和其他非正规借贷机构,在有关中国经济放缓是否会引发债务危机的讨论中,这些影子借贷机构处于中心位置,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担忧。中国国内及海外的经济学家们担心,影子借贷机构产生了跟美国的次贷一样的风险,因为这些机构支持的项目可能永远没法偿还借款,而且未能向投资者完全披露投资去向,影子借贷机构似乎向银行提供了一个摆脱问题贷款的方法——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眼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像传统银行活动一样受到严密监管,而且影子借贷机构通常不会披露多少有关投资什么项目或是贷款状况方面的信息。
总部位于香港的研究机构瑞东金融市场(Reorient Financial Markets)研究部门负责人Steve Wang说,影子银行业之所以无法控制,是因为缺少综合性监管框架,很明显,在金融创新方面,背后总有监管机构的身影。
国务院107号文列出的规定意在厘清中国央行和其他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监管机构之间的责任,在监督影子银行活动方面各负其责。107号文要求,逐一落实各类影子银行主体的监督管理责任,督促相关机构建立内部控制,风险处置制度和风险隔离机制。
Reuters
中国央行推高了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以此降低影子银行业的增速。
在该文件出台前不久,中国不少其他政府部门也就经济方面需要优先做的工作发表了类似声明,这些工作包括国企改革、向外国企业开放中国政府采购项目、为更多的农村人员在城市定居清障、以及界定在新的上海自贸区内允许做什麽。在以上所有这些声明性文件中,中国官员都只提出了一般性原则,而将具体细则留待监管机构以后做出。
从本质上看,中国政府正在把去年11月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所做的让市场力量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承诺化为实际行动。
影子银行带来了尤其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中国政府希望鼓励发展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因为这类机构常常向大型国有银行看不上的小微企业贷款。另外,许多重要借款人,特别是地方政府负债累累,需要通过非银行渠道获得很大一部分融资。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债务增长速度已经与美国、欧洲和一些亚洲国家发生危机前的速度相似,影子银行的快速膨胀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惠誉(Fitch Ratings)称,2008年以来中国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经从128%升至216%,如果问题不加以纠正,到2017年这一比例有可能升至271%。
中国审计署上周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为人民币17.9万亿元(约合2.95万亿美元),其中43%来自非银行渠道。信托、证券、保险和租赁公司等影子银行机构的贷款占地方政府债务的11%。其他非银行贷款性质的债务资金来源包括发行债券、个人借款及各种贷款担保。如果对影子银行实施打击,地方政府的财政活力及其偿还贷款和债券的能力将受到威胁。
几个月来,中国央行和其他监管部门一直在讨论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降低债务增速的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月底表示,2014年中国将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他没有就打压影子银行做出任何暗示。
据银行业的官员称,有时候监管部门试图出台更严厉的规定限制影子银行发展,但遭到了国内银行和其他利益团体的强烈反对。比如,这些官员说,备受外界期待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针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新规发布时间就推迟了好几个月。
监管部门在如何处理影子银行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是造成过去六个月中国货币市场发生三次“钱荒”的原因之一,最近一次就发生在上个月。中国央行推高银行间市场利率,希望藉此放慢影子银行的膨胀速度。银行经由银行间市场获得融资,再向其他机构发放贷款。利率的上升会推高影子银行的借款成本,从理论上说,这会使借款人对借入过多债务更加谨慎。
但是有时候央行错估了市场的资金需求量,导致去年6月份银行间利率短暂飙升至30%的历史高位,之后央行出手向市场注资,平息了这次危机。
东方证券(Orient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各监管部门和各部委之间必须做好协调工作。否则央行势单力薄,起不了大的作用。
Lingling Wei / Bob Davis / Shen Hong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