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ig Stephen

年收购美国最大生猪生产商的中国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Shuanghui International Holdings)即将在香港上市,这将使中国食品行业受到关注。中国正面临自己造成的食品短缺挑战,为中国提供食物是个赚大钱的机会。

中国一直在努力为自己提供廉价、充足和安全的食品,但经过30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食品问题却搞的一团糟。

中国增长不平衡造成的浪费和污染早就广为人知,从工厂的过剩产能到空置的新城市和公寓都是这种不平衡留下的痕迹。但资源错配还导致了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轰轰烈烈的工业化浪潮使中国政府几乎不可能依靠国内产量来满足中国的食品需求。

中国食品短缺对外国食品制造商来说应该是好消息,据报道,中国政府准备对农业实施改革并增加食品进口。

这对双汇国际来说也可能是个吉兆。双汇国际上周已经启动香港上市计划,可能最高融资50亿美元,这将是香港两年来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这家中国猪肉生产商因去年斥资47亿美元收购美国Smithfield Foods而备受瞩目。

Bloomberg
双汇的并购交易与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赴海外并购稀缺原材料资产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双汇收购的不是中国工业机器运转所需的铁矿石或石油,而是晚餐桌上摆的培根。

乍看起来,出这么高的价钱购买美国培根让人有些意外,毕竟养猪不需要又钻又挖,喂养即可,中国自己难道没有更便宜的猪吗?

但如果看看中国食品自给自足遇到的战略性挑战,购买海外猪肉资产也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中国上个月还与英国签署了进口猪精液的协议。

平心而论,确保食品充足一直是中国决策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但中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四分之一以上,庞大的人口挤占了中国的可耕地面积。

尽管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中国的土地面积却与美国相差无几。中国的土地中只有14%为可耕地,适宜种植作物。中国内地人之所以传统上吃那么多猪肉和鸡肉,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放牧牛羊的土地。

与此同时,近年来大片宝贵的可耕地资源流失了。城镇化越来越多地挤占可耕地,特别是当土地销售占了政府收入的很大一块的时候。

环境破坏也使中国付出了代价。环境破坏造成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比如去年漂浮在长江上的死猪。

去年12月,政府发布了一项委托其他机构进行的土地调查的结果。结果显示,目前有超过2%的可耕地(相当于比利时的总面积)污染过于严重,不适宜种植作物。此外,还存在其他诸多困难,比如中国水资源缺乏,这将限制农业产量。

其结果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政策可能被彻底改变;中国历来限制进口,并在农产品价格方面向国内农民提供高额补贴。上周,彭博(Bloomberg)报道说,预计中国将允许增加粮食进口量,使其占总消费量的比例达到20%;目前的比例为5%。其他一些报道显示,目前市场可能为小麦和其他农产品确定价格。

如果看看中国的资源状况,也许中国进口粮食一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不太可能在农业方面享有比较优势。

诚然,随着价格的上涨,近年来中国粮食自给自足政策的代价越来越高。中国提供的保障性价格大大高于国际上各类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玉米。

这就意味着因为这一政策而受苦的人是中国消费者,他们需要为粮食支付过高的价格。

到中国旅行,你会发现食品价格高得出乎你的意料。

深圳的快餐价格可能比香港要贵,从肯德基(KFC)到星巴克(Starbucks)等快餐店都是如此。

这显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些外国公司因在中国的食品和其他产品定价高于其他市场而一直受到批评。

但中国昂贵的食品从很大程度上似乎都是中国自己造成的问题,因为多年来北京一直不惜任何代价把保持工业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收购更多的外国食品公司不太可能是解决之策。北京还必须允许进口更多的外国商品,减少对价格的管制。

(本文译自MarketWatch)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