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罡

于外界普遍怀疑中国GDP数据的可靠性,近年来“李克强指数”被越来越多地用来衡量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但有外媒援引分析师的话说,这一指数只与重工业的表现有正相关性,目前已被严重滥用。

财经博客FT Alphaville 10月28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维基解密过去披露的信息显示,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2007年时曾对到访的美国驻华大使说,中国的GDP数据人为加工的痕迹太重,并不可靠,为了准确观察辽宁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他更关注另外三项替代性指标,它们分别是电力消耗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文章说,自从李克强的这番话被维基解密披露后,那些质疑中国GDP数据准确性的人便将这三项指标合称为“李克强指数”,并越来越多地用这一“指数”来衡量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情况。但文章说,研究咨询公司龙洲经讯的两位分析师近日撰文指出,“李克强指数”事实上已经被严重滥用了。他们说,这一指数其实只与重工业的表现有正相关性,而它与其他经济领域、特别是消费支出的关系则很弱。

这两位分析师认为,人们不应忘记,李克强当年看重这三项替代性指标是有其非常独特的具体环境的,2007年时的辽宁经济确实很大程度上是受重工业推动,因此李克强当时看重这三项指标十分合理。但问题是,当年整个中国经济对重工业的依赖程度要比辽宁轻得多,更不用说现在了。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整体结构已经发生了急剧改变,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目前已经超过了工业,在工业领域,消费品工业的占比也已超过重工业。因此,用反映在经济中占比不断下降的重工业的经济指标来衡量整个中国经济的情况是很不适当的。文章最后援引这两位分析师的话说,鉴于李克强本人的工作早已从掌管辽宁一省的经济变为掌管整个中国的经济,那些死抱着“李克强指数”不放的人也该换换脑筋了。

《南华早报》 10月27日刊登了该报总编王向伟的一篇评论文章,称无论是GDP数字还是“李克强指数”都已不再适合作为考核中国经济表现的指标,应该尽早推出“改革指数”来考核中国在实现其改革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文章说,中国的GDP数字从来就不可靠,原因是各级政府官员出于政治目的会对GDP数据进行严重的粉饰。正因为如此,有消息称,当李克强任辽宁省委书记时,他对一名来访的海外人士说,他并不太相信GDP数据作为经济指标的可靠性,反而更看重发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放贷量这三个指标。

但文章同时指出,过去30年里,中国的地方官员们出于提升个人政绩的考虑,不约而同地将推升GDP增长放在了最优先的位置,其结果是,他们盲目地向经济注入资金,导致工业产值被人为推高,制造出大量纯属浪费的工业项目,并引发了房地产泡沫。在这种局面下,即使“李克强指数”一路飙高,也不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健康状况。文章最后说,正因为如此,中国现在迫切需要推出一个明确的改革指数来衡量地方官员的真实业绩。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