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在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在香港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高管在公司标识前讲话。

中国已故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1979年1月与当时中国近乎绝迹的“工商界”代表举行会谈时,他特别要求前传奇纺织大亨荣毅仁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中干出实事、发挥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在极度左倾、极具破坏性的文革于1976年结束后向幸存的工商界人士发出了邀请,希望他们帮助中共重建经济并恢复社会正常运转。

不到一个月,荣毅仁就拿出了建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 & Investment Corp.)的方案。这家公司是中信集团(Citic Group)的前身,建立时被作为吸引外资并帮助北京对海外投资的一个平台。八个月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荣毅仁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荣毅仁在1949年解放后选择留在中国,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邓小平的信任获得了回报,荣毅仁给中信集团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综合企业奠定了基础。中信集团子公司中信泰富(Citic Pacific)是首批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企业之一。这类企业指的是由中国大陆控制的、通过离岸实体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现在中信集团拥有从银行到保险的一系列金融业务,还拥有澳大利亚铁矿、中国资金最雄厚但表现最不符合预期的足球俱乐部之一,以及中国最大的海洋石油直升机服务公司。

周二,中信泰富独立股东批准公司以370亿美元收购母公司中信集团的资产,使得中信集团重回国企改革先锋行列。收购完成后,中信集团的几乎所有资产都被香港上市的中信泰富划入麾下,在香港,监管规则和信息披露要求比起大陆要更加严格。交易倡导者说,该交易可能成为中国大量低效率国企的改革蓝本。

由于该交易是所谓的“关联方交易”,作为中信泰富的控股股东,中信集团没有投票权,但中信泰富的独立股东仍然以99.3%赞成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收购交易。

为了给该交易融资,中信泰富将发行大约290亿美元股票,母公司中信集团将认购这些股票。另外,中信泰富还将主要面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Fund)等国有实体发行80亿美元股票。交易结束后,中信泰富的市值将扩大近四倍,其中政府持股比例增至82%,目前中信泰富58%的股份由政府持有。未来,中信泰富将更名为“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Citic Ltd.)。

比起中信集团当年创业伊始时的区区规模,现今这笔交易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荣毅仁毕业于上海一所精英天主教大学,总是穿一身剪裁得体的西装,1979年他以大约500万美元一手创立起了中信集团。截至2012年底,中信集团的总资产规模已达到5,720亿美元。

在中国,中信集团起先主要在重工业领域投资,之后逐步扩张到银行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大宗商品交易、旅游以及出版行业等等。

为了表彰荣毅仁的成就,中国政府1993年委任他为中国副主席,尽管这一职位很大程度上是礼仪性质的,但也凸显出荣毅仁的德高望重。他因此成为共产党员之外出任国家副主席的第一人。荣毅仁于2005年逝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故的中国国家副主席王震之子王军接手了中信集团。王震在荣毅仁之前担任过国家副主席的职务。不过,中信集团在香港及其他地区的境外业务则由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Larry Yung)负责。

随着荣毅仁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新恢复了影响力,荣智健在1978年搬到了香港。他在1986年加入了中信集团,1990年领导中信集团收购了一家已经上市的地产开发商,将资产注入后者,并将名字变更为中信泰富。中信泰富由此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第一批红筹股公司之一。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港上市令中信泰富在香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该公司的交易中经常能够看到中国政府的影子,中国政府希望借由此逐步取代英国在香港经济中的作用。在几年的时间里,中信泰富投资了购物中心、发电厂、隧道,以及香港实际上的旗舰航空公司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0293.HK, 简称:国泰航空)。

中信集团的海外扩张规模无法与其咄咄逼人的香港子公司相比。除了早期小规模投资一家澳大利亚铝冶炼厂、一家泰国养虾场和一家加拿大造纸厂之外,该公司只有去年的一桩交易较为高调且值得注意。去年,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完成了对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的收购,后者是法国农业信贷集团(Credit Agricole)的香港券商子公司。

作为中国经济开放的试验田,中信集团的经历远远谈不上一帆风顺。

之前曾遭遇的挫折包括在1989年因涉嫌非法外汇交易、通过转售生产材料牟利以及逃税而被调查,随后被政府处以500万美元的罚款。

松散的风险控制也导致该公司于1994年在伦敦铜期货市场遭受巨额损失。这一交易丑闻导致中信集团损失了4,000万美元左右。

2008年秋季,中信泰富在隐瞒了六周后才迟迟披露,其衍生品相关澳元头寸或导致其亏损多达20亿美元。股东随后大量抛售中信泰富股票,导致该公司市值在两个交易日中蒸发了三分之二。香港警方和证券监管机构开始对该公司的业务展开调查。

该丑闻最终以中信集团北京总部官员接替荣智健和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以及提供15亿美元救助贷款而了结。

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中信泰富投资澳大利亚铁矿山的财务成本被显著低估,以及在政府的要求下进行的缺乏调查的收购。政府当时要求国内企业投资海外资源,以满足中国经济繁荣带来的巨大资源需求。

在2008年初,中信证券躲过了一项可能令人尴尬的损失。在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倒闭以及随后被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hase)收购后,中信证券取消了与这家美国投行价值10亿美元的交叉投资计划。

兴业证券(Industrial Securities)的江世清(音)表示,中信集团即将在香港进行的上市肯定会改善其公司治理,并增强业务的市场化程度和透明度。

Shen Hong / Ned Levin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简称:中信泰富)
英文名称:Citic Pacific Ltd.
总部地点:香港
上市地点:香港交易所
股票代码:0267
CITIC Pacific Ltd. ADS
总部地点:香港
上市地点:美国场外交易粉单市场(Pink Sheet)
股票代码:CTP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