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在对25家黄金加工企业的检查中发现,这些企业通过与不规范黄金融资交易有关的贷款套取汇差和利差。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黄金消费国。
中
国审计署通过对部分中国黄金企业的调查发现人民币944亿元(约合152亿美元)与非法黄金融资交易有关的贷款。这可能加剧外界对中国金属质押融资交易的担忧。审计署在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在对25家黄金加工企业的检查中发现,自2012年以来,这些企业虚构贸易背景,进行跨境、跨币种循环滚动贷款,套取汇差和利差人民币9亿多元。
审计署未披露这些“不规范”黄金融资交易的关键细节,比如有谁牵涉其中、交易的结构以及存在哪些“不规范”问题。审计署报告中有关这些问题的措辞暗示这些交易可能是违法的。审计署未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审计署报告涵盖的时间范围从2012年开始,但报告没有说明具体的时间段。分析师称,最近几个月,银行已开始加强对黄金质押融资交易的监管,说明银行可能已经因违规而受到警告。
光大期货(Everbright Futures)驻上海的黄金分析师胡燕燕称,今年银行已经减少了向黄金加工企业发放的信用证。
审计署披露上述消息正值中国对青岛港的金属库存进行正式调查之际。金属质押融资在中国属合法交易。但这项调查缘于青岛一家公司被指控利用同一批库存金属重复质押从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不同银行获取多笔贷款。该调查已导致中国的金属进口速度放缓。
目前尚不清楚针对青岛港的调查与审计署的上述发现是否存在关联。
在金属质押融资交易引发更广泛的担忧之际,审计署披露的信息可能令政府近期进一步放开中国黄金市场的难度增大。中国严格控制黄金交易,仅允许12家银行进口黄金,同时通过配额制度管理这些银行的黄金进口量。今年,中国有关部门允许外国银行家在黄金交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分析人士说,这些银行向制造商销售或出借黄金,后者利用这些黄金作为融资交易的抵押品。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鉴于黄金的价值密度较高、票据市场完善和保存期限极长,黄金是大宗商品融资交易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据数据提供商BullionVault的数据显示,金价周四触及每盎司1,310美元。
在分析人士描述的典型黄金质押融资交易中,内地制造商用内地或香港保税仓库中存放的进口黄金作为抵押品从中资银行获得一份信用证。制造商用信用证从离岸银行申请一笔美元贷款,通常是通过一家离岸子公司,这笔美元贷款随后被兑换成人民币,转投到内地高收益的金融工具中。这些交易通过贷款应付利率的利差获利。据高盛估计,自2010年以来,贸易商已利用金属作为抵押品将约1,100亿美元转入了中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中国黄金协会(China Gold Association)今年2月称,去年中国消费者的黄金购买量比上年上升41%,最大的需求来自黄金首饰领域。中国通常不披露黄金交易数据。
分析人士称,融资风波不太可能削弱中国对黄金的长期需求。投行蓝橡资本(North Square Blue Oak)驻北京金属分析师Frank Tang表示,中国的黄金消费规模非常大,完全阻止黄金质押融资交易并不容易。
Chuin-Wei Yap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