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y Ratner

下中国正在越南附近存在争议的水域开采石油,同时还在菲律宾附近建设人工岛屿,美国的政策显然未能阻挡中国重构亚洲版图的的雄心壮志。制约中国绝非易事,奥巴马政府加强美国在南亚的军事力量并深化与亚洲多边组织联系的做法值得称道。不过,为了强化这些需要较长时期才能实现的转变,美国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最快在今年夏天就能实施的额外政策措施。

2010年8月份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曾在越南河内一个备受关注的地区会议上表达过对中国行为的担忧,并提出要坚决捍卫美国在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中国称南海)的利益。之后该地区的一个关键国家也纷纷应声附和。中国的前任外交部长则警告称,中国是大国,其他国家是小国,这是事实。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中国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孤立境地。

希拉里•克林顿上述有关美国干预的言论后来成为美国方面的标准说法,但很快事实就表明,公开的指责已不足以改变中国的强悍姿态。中国逐渐通过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强势来解决领土和海洋争端。在海洋权益方面,基本上南中国海周边的每个国家都受到过来自中国的威慑。

当务之急不是美国在南中国海的长期愿景,而是美国政府短期内能采取些什么行动。采取新办法的途径很多,美国政府也已经在某些方面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首要的一点是,让这些周边国家对于南中国海的实际情况有更清楚的共识。缺乏南中国海的领海权意识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一个操作层面的问题。由于该地区的国家在监控本国附近海域方面装备不足,这些海域就容易出现事故、判断失误以及冒失行为。

虽然美国已表示将优先发展与菲律宾和越南之间双边海上实力,但奥巴马政府还应当在此基础上为南中国海确定一个多边共同协作蓝图。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Chuck Hagel)近期在新加坡也对这一想法表示了支持,并已要求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尔(Samuel Locklear)牵头实施。美国五角大楼应当迅速采取措施,解决成本、操作事项以及情报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美国在其他方面的政策创新则有些落后。当局依然太过执着于达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简称:东盟)之间行为准则的目标。美国应该继续支持为解决纠纷和危机而设计“交通规则”的进程,但是达成一个高效且可强制执行协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官员明智的话,就应该更新美国的政策并呼吁达成“早期收获”的准则内容,即那些能够获得普遍支持、可以立即付诸实施的内容。

白宫也必须更愿意直接挑战中国改变既成事实的动作。这应该从斯卡伯勒礁(Scarborough Reef,,中国称:黄岩岛)开始——这是菲律宾和中国都主张主权的一个岛礁,被中国在2012年4月份用武力夺取。奥巴马政府官员一再表示,美国希望南中国海维持和平稳定、尊重国际法、通航自由、合法贸易通畅。而中国在斯卡伯勒礁的行为违反了上述所有原则。

尽管当时采取了密集的外交行动敦促中国从斯卡伯勒礁撤船,但美国当局奇怪地接受了这种不同寻常的强行做法。几乎没有付出什么成本的中国因此获得了错误的经验并且得寸进尺,傲慢地将“斯卡伯勒模式”用到了该地区其他地方。

美国应该改变做法,并且明确表示不接受中国对斯卡伯勒礁的非法占有。措施包括要求中国撤离,向该地区的媒体和政府官员提供关于中国占领情况的卫星和侦察图像,派遣美国海军在斯卡伯勒礁周围执行自由航行的任务等。而且类似的一套政策可以应用于其他存在中国欺凌邻国现象的地区。

中国“强者为王”(might-makes-right)做法的成功决非南中国海的既成事实。而为了阻止其成为事实,美国必须采取更多行动,不能任由政策处于“自动巡航”状态、然后期盼该地区团结起来抗争。该地区极需美国的领导力。如果美国选择作出回应,将不乏果断行动的方案。

(拉特纳(Ratner)是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亚太安全计划(Asia-Pacific Security Program)的高级研究员兼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