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峙峰
如
果说在未来10年中,中国贫富差距逐渐缩小,收入分配改革出现明显变化,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速最快,或许很多人会出于本能反应而不愿意相信,认为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正因为此,社会上出现了对官方基尼系数和《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表示质疑的声音。公众似乎不愿意相信,中国基尼系数在2008年见顶后逐步回落,也不愿意相信《若干意见》提出的缩小贫富差距能有实质性的效果。
或许,中国官方的基尼系数有值得商榷之处,但2008年开始基尼系数回落的趋势,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收入结构的真实变化。
有几个现象曾被广泛议论,但并未与上述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而事实上却是关系密切。第一,2008年起,中国出现了近十年来少有的对民工荒的关注和讨论,刘易斯拐点出现和人口红利消失的讨论也在此时开始频繁起来。第二,计划生育政策再度被广泛议论,并形成了政策放松预期。第三,多个非主流工种收入大幅超过一般白领阶层引发了广泛讨论,比如去年年末的一张工地工种收入表在微博上广泛传播,多数微博用户惊讶其收入高于自己。
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中国人口和劳动力变化趋势可能正在导致一些基础工种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或者是出现了摩擦性的不匹配。
这些现象可能还不广泛,但真实存在,而且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富士康在去年大幅提升内地工人工资,就是被动的成本提升。因为在当下的中国,劳动者不仅正在追求更舒适的工作环境,也更敢于提出自己的诉求,他们并不怕失去现在的工作,因为找一份工作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难了。这就是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体现。
因此,《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可能只是个应时的政策而已,即使没有这样的政策出台,中国社会也会出现贫富差距缩小的变化。这是由人口结构和供求关系决定的,也是社会压力形成的倒逼。中国劳动力市场或许是最市场化的领域之一。
参与网络讨论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社会变化的意义,但已经感受到这种变化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因为这部分人属于中等收入人群,却在被逐渐赶超,一些原本被他们忽视甚至是蔑视的工种和从业者,悄无声息地在收入层面令他们仰视。
从这些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趋势来看,有两点非常值得关注。首先,中国贫富差距的缩小未必是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之间差距的缩小,但中等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的缩小是很可能实现的。其次,低收入人群在未来几年收入出现大幅增长是可预见的,这不仅是社会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使然,也不可忽视中国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
如此一来,对消费最直接的影响是,基础消费有望获得更大程度的需求释放。这类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医药、零售、纺织服装和餐饮娱乐等。这些行业的需求是刚性的,有庞大的人群基础作为支撑,收入增长则将需求转化成实际的有效需求。
此外,低收入人群在收入增加后,除了基础消费需求外,还可能逐渐出现消费升级。当然,这里的消费升级应该仅限于较低层次向中等层次转移,大方向很可能是对交通工具、住房改善和家电等方面的需求提升。
在消费升级方面,不得不提到的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如果将新型城镇化战略、收入倍增计划和贫富差距缩小等一系列政策导向和可能出现的前景结合起来,以三四线城市城镇化建设、当地生活成本和货币购买力来做判断,可以预见的是,住房、家装、家具、家电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并非是简单的空想。
最后,如果大众意识到中国社会收入结构改变的源动力是人口红利的消逝,那就会必然把计划生育政策放松摆在台前。社会收入结构变化和计划生育政策放松本是同源,而后者在落实层面,需要收入增长支撑。一旦计划生育政策放松,广大年轻父母收入又能出现显著提升,生育动力和抚养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由此,乳业、玩具、尿布等产业都会受益需求增长。进一步看,家庭结构的变化长期还会影响到对住房改善的需求和汽车需求。
中国社会收入分配变局很可能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面对这种重大的社会变革,中国股市的长期投资者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布局。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Horatio.fu#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