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REY BALL
浏览一下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你就会发现,美国和中国正在打一场有关清洁能源的口水仗。围绕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是否在以非法低价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的问题,两个国家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但如果跟踪更广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状况:两国清洁能源投资者和经理人已经开始做交易了。
中国企业──一般都有政府支持──开始收购美国清洁能源公司和相关项目的股权,而且华盛顿方面通常对此持欢迎态度。从更清洁地烧煤到以更低成本使用可再生能源,这些交易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术。
双方都有理由扩大这种资金流动。美国人拿到了中国人的钱,同时也获得了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的机会。这个市场对清洁能源创新的需求远远超过美国。中国拿到了美国的技术,这有助于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而且和国内相比,在美国投资的风险相对较低。
按能源行业的标准来看,目前为止这些投资还不值一提。纽约咨询公司Rhodium Group LLC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在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为2.64亿美元。相比国有企业中国石化(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在今年1月份为收购一系列美国油气资产的股权同意向得克萨斯州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 Corp.)付出的价格,这些投资只达到其十分之一左右。但据Rhodium说,这2.64亿美元是在六年前为零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Rhodium公司计算的是中国投资者持股美国可再生能源资产至少10%的交易。从近期公布的消息来看,投资额可能还会迅速攀升。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新奥集团(ENN Group)表示打算在美国内华达州投资50亿美元修建一个“生态中心”,其中将包括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工厂。考虑到全球太阳能电池板产能过剩,一些人对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表示怀疑。但中国其他国有能源企业的高管说,他们也在大力选购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和项目。另外,奥巴马政府也在推动更多中国资金投资美国清洁能源行业。
要现金,不要疑虑
对于是否接纳中国进入美国能源行业的问题,美国国内存在一些合理的顾虑: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对知识产权的担忧,以及对美国公司在力图与中国国内企业直接竞争时所受歧视的担忧。长期以来,中国国内企业一直受到北京的优待。
这些问题值得大力探究。与此同时,中国的清洁能源资金也值得大力争取。
一个理由是经济方面的。联邦政府针对能源行业的刺激资金在逐步减少,而联邦政府针对清洁能源行业的其他补助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这方面补助也有可能减少。美国清洁能源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帮助。
另一个理由是环保方面的。很多清洁能源技术的成本变得更低了,但仍然不足以跟传统化石燃料竞争。要让这些技术有很大的把握真正上一个台阶,就得让整个世界用最有经济效率的办法来开发并部署这些技术,也就是要跨越国境。另外,如果美国清洁能源技术不部署于空气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中国,那么不管这些技术在美国的国土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都没有多大意义。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GSR Ventures)是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风投公司,在硅谷也设有办事处。在波士顿电力公司(Boston-Power Inc.)进军中国的过程中,金沙江创业投资曾经为其提供资金。波士顿电力公司是一家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该公司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创立,原本希望能扩大在该州的生产规模,但由于未能拿到联邦激励资金,该公司跨过太平洋到中国寻找资金,并在中国开设工厂。
金沙江创业投资驻北京的董事总经理伍伸俊说,创新无国界。他的名片上如今分别用中文和英文写着:波士顿电力公司执行董事长。
一些美国人担心拿着中国人的钱扩张美国的清洁能源产业相当于另一种类型的外国能源依赖,就像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那样。这种担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微差别:对清洁能源技术而言,最重要的是装在人们大脑中的资源,而非埋藏在一国地下的资源。
使用更多的中国资金扩张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并不一定会削弱美国在国内生产更多能源的能力,更不必担心这些投资会让中国接触到美国的关键技术,从而令中国开发出更多可用于日后出售的清洁能源技术。无论喜欢与否,如今的美国需要外国的帮助来利用其国内的多种能源资源。
增加供应
除页岩气外,美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以及从理论上讲取之不尽的风能和太阳能。但拥有并不代表能够利用。美国看来不太可能再建更多的燃煤电厂(这主要是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而风能和太阳能项目则可能发展缓慢,因为美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商的补贴被大幅削减。
中国的资金和渴求能源的国内市场则有助于验证很多新技术,让煤炭更加清洁地燃烧,让生产可再生能源变得更便宜,而这些技术日后可能在美国得到利用。
总之,只要能善加利用,中国的资金最终将有助于扩大美国的国内能源供应。
能否善加利用中国的资金仍然有待观察。利用中国资金的前景正引发一股淘金热,尤其是在硅谷。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投资人正飞赴硅谷考察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前景。硅谷的初创企业正铺开红毯,降阶而迎。律师、银行家和咨询顾问也对撮合交易可能赚取的收入垂涎三尺。作为这种场景的一个象征,旧金山创建了一个名叫ChinaSF的项目,就是为了吸引中国的投资,尤其是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
到目前为止,双方更多地只是交换了意向,签订的合同并不多。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板贸易争端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可能挫败跨越太平洋的投资的情况下。今年5月,美国在反倾销初裁决议中决定对多家中资光伏电池企业征收超过30%的惩罚性关税。就算拥有中国的支持,美国的大量技术最终可能还会遭遇失败。
但能源危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动用全球资本。美国有很多技术,中国有很多资金,因此出现中美两国关注清洁能源技术的资本家竞相签约的情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JEFFREY BALL是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斯泰尔-泰勒能源政策和金融中心(Steyer-Taylor Center for Energy Policy and Finance)的驻校学者。
一
项“创新”在美国清洁能源行业引起了骚动。它有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同时也有可能在经济与环境方面带来更大的回报。它不是风电设备,不是太阳能电池板,也不是电动汽车。它是来自中国的资金。浏览一下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你就会发现,美国和中国正在打一场有关清洁能源的口水仗。围绕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是否在以非法低价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的问题,两个国家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但如果跟踪更广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状况:两国清洁能源投资者和经理人已经开始做交易了。
中国企业──一般都有政府支持──开始收购美国清洁能源公司和相关项目的股权,而且华盛顿方面通常对此持欢迎态度。从更清洁地烧煤到以更低成本使用可再生能源,这些交易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术。
Carlos Chavez/The Arizona Republic
2010年,尚德电力(Suntech Power Holdings)在亚利桑那州建了一座太阳能电池板工厂。
按能源行业的标准来看,目前为止这些投资还不值一提。纽约咨询公司Rhodium Group LLC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在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为2.64亿美元。相比国有企业中国石化(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在今年1月份为收购一系列美国油气资产的股权同意向得克萨斯州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 Corp.)付出的价格,这些投资只达到其十分之一左右。但据Rhodium说,这2.64亿美元是在六年前为零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Rhodium公司计算的是中国投资者持股美国可再生能源资产至少10%的交易。从近期公布的消息来看,投资额可能还会迅速攀升。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新奥集团(ENN Group)表示打算在美国内华达州投资50亿美元修建一个“生态中心”,其中将包括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工厂。考虑到全球太阳能电池板产能过剩,一些人对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表示怀疑。但中国其他国有能源企业的高管说,他们也在大力选购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和项目。另外,奥巴马政府也在推动更多中国资金投资美国清洁能源行业。
要现金,不要疑虑
对于是否接纳中国进入美国能源行业的问题,美国国内存在一些合理的顾虑: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对知识产权的担忧,以及对美国公司在力图与中国国内企业直接竞争时所受歧视的担忧。长期以来,中国国内企业一直受到北京的优待。
这些问题值得大力探究。与此同时,中国的清洁能源资金也值得大力争取。
一个理由是经济方面的。联邦政府针对能源行业的刺激资金在逐步减少,而联邦政府针对清洁能源行业的其他补助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这方面补助也有可能减少。美国清洁能源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帮助。
另一个理由是环保方面的。很多清洁能源技术的成本变得更低了,但仍然不足以跟传统化石燃料竞争。要让这些技术有很大的把握真正上一个台阶,就得让整个世界用最有经济效率的办法来开发并部署这些技术,也就是要跨越国境。另外,如果美国清洁能源技术不部署于空气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中国,那么不管这些技术在美国的国土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都没有多大意义。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GSR Ventures)是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风投公司,在硅谷也设有办事处。在波士顿电力公司(Boston-Power Inc.)进军中国的过程中,金沙江创业投资曾经为其提供资金。波士顿电力公司是一家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该公司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创立,原本希望能扩大在该州的生产规模,但由于未能拿到联邦激励资金,该公司跨过太平洋到中国寻找资金,并在中国开设工厂。
金沙江创业投资驻北京的董事总经理伍伸俊说,创新无国界。他的名片上如今分别用中文和英文写着:波士顿电力公司执行董事长。
一些美国人担心拿着中国人的钱扩张美国的清洁能源产业相当于另一种类型的外国能源依赖,就像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那样。这种担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微差别:对清洁能源技术而言,最重要的是装在人们大脑中的资源,而非埋藏在一国地下的资源。
使用更多的中国资金扩张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并不一定会削弱美国在国内生产更多能源的能力,更不必担心这些投资会让中国接触到美国的关键技术,从而令中国开发出更多可用于日后出售的清洁能源技术。无论喜欢与否,如今的美国需要外国的帮助来利用其国内的多种能源资源。
增加供应
除页岩气外,美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以及从理论上讲取之不尽的风能和太阳能。但拥有并不代表能够利用。美国看来不太可能再建更多的燃煤电厂(这主要是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而风能和太阳能项目则可能发展缓慢,因为美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商的补贴被大幅削减。
中国的资金和渴求能源的国内市场则有助于验证很多新技术,让煤炭更加清洁地燃烧,让生产可再生能源变得更便宜,而这些技术日后可能在美国得到利用。
总之,只要能善加利用,中国的资金最终将有助于扩大美国的国内能源供应。
能否善加利用中国的资金仍然有待观察。利用中国资金的前景正引发一股淘金热,尤其是在硅谷。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投资人正飞赴硅谷考察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前景。硅谷的初创企业正铺开红毯,降阶而迎。律师、银行家和咨询顾问也对撮合交易可能赚取的收入垂涎三尺。作为这种场景的一个象征,旧金山创建了一个名叫ChinaSF的项目,就是为了吸引中国的投资,尤其是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
到目前为止,双方更多地只是交换了意向,签订的合同并不多。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板贸易争端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可能挫败跨越太平洋的投资的情况下。今年5月,美国在反倾销初裁决议中决定对多家中资光伏电池企业征收超过30%的惩罚性关税。就算拥有中国的支持,美国的大量技术最终可能还会遭遇失败。
但能源危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动用全球资本。美国有很多技术,中国有很多资金,因此出现中美两国关注清洁能源技术的资本家竞相签约的情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JEFFREY BALL是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斯泰尔-泰勒能源政策和金融中心(Steyer-Taylor Center for Energy Policy and Finance)的驻校学者。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