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一名男子向上海浦东金融区望去。很多投资银行在那里设立了办事处。

然中国企业今年海外收购和债券发行创历史新高,但中国今年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却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年内,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Shuanghui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斥资47亿美元收购Smithfield Foods Inc. 成为媒体焦点,同时中国公司占到了除澳大利亚和日本以外亚洲地区美元债券发行额的40%左右,较上一年增长约20%。今年债券融资额首次超过了股票融资额。

但总体上,包括首次公开募股(IPO)在内的股票发行放缓冲击了投行收入(股票发行给投行带来的收入一般要高于债券发行)。并购交易的手续费收入也有所下滑。

里昂(CLSA)亚洲地区银行的负责人Derek Ovington说,股市融资规模仍远低于峰值水平,这意味着最近几年投行来自股票资本市场的收入一直没有增长。

据数据公司Dealogic,今年中国投行收入下降12%,至31.9亿美元,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金融危机后,2009年投行业务陷入萧条期。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扩张其亚洲业务的外资投行来说,收入下滑令它们本已黯淡的前景进一步恶化。亚洲投行赚钱的渠道主要有承销债券和股票、为并购交易担任顾问以及贷款。

今年虽然并购交易总量大增,但投行的并购手续费收入却下降28%,至3.48亿美元: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并购规模上升23%,至671亿美元,主要受公用事业和能源类并购交易的提振。并购金额增加主要依赖大型并购交易,如双汇对Smithfield的收购,中国海洋石油(Cnooc Ltd.)对加拿大油砂公司Nexen Inc.价值151亿美元的收购。

IPO活动及总体股票发行活动的大幅下降已经蚕食了投行来自股票资本市场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下滑22%,至12亿美元。但近几周股票发行量已回暖,重庆银行(Bank of Chongqing Co.)、徽商银行(Huishang Bank Corp.),再加上国有坏账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China Cinda Asset Management)在香港IPO,总筹资规模超过了40亿美元。

尽管新股发行回暖,但香港在今年全球IPO市场居第四位,远远不及2009-2011年间的水平,这期间香港都占据了全球IPO市场的头把交椅。受中国企业在港IPO数量稳定的吸引,许多外国投资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扩大了香港业务。但此后,IPO数量下降,一家公司上市越来越多家投行担任承销商的现象屡见不鲜。

以最近中国信达的IPO为例,该公司有18家承销商。而三年前,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221亿美元的IPO仅有10家承销商。

以中国企业为目标的外资投行业务的一个亮点一直在债券市场,但就是在这一领域也面临中国投行日趋激烈的竞争。今年债券的承销费(通常低于IPO承销费)收入增长6%,至13.5亿美元,占到今年投行总收入的47%。例如,中国海洋石油4月份单独一家公司的发债额就达到40亿美元,发债的部分原因是为收购Nexen融资。

瑞士银行(UBS AG)拔得今年中国投行收入的头筹。据Dealogic,瑞银今年通过承销股票和债券,及担任并购顾问获取收入1.55亿美元,较2012年同期的1.39亿美元有所增加。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在股票承销收入上居首位,承销了130亿美元的股票,超越其实力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瑞银,后者承销的股票规模为61亿美元。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列并购业务收入首位,该行担任双汇对Smithfield收购的顾问。

与中国同行建立合资企业的外资投行有资格承销中国的新股,它们或许对中国可能于明年1月重新开闸的新股发行充满期待。监管部门已承诺引入新的规则,分析师认为新的发行程序将与其他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

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中国资本市场部主管李克非说,这一改革本质上是与国际接轨,而瑞银证券对国际惯例十分了解,且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Enda Curran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