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益教育
牛津国际公学常州学校的学生们在进行爱丁堡公爵奖户外项目徒步活动。学校意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人格发展。
Emma Vanbergen
在
11月公布的全球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结果中,上海学生以相当大的优势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学生。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的家长反而会被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所吸引?这让我禁不住想问:在当今社会,何谓 “更好的教育”?又让我不得不问:教育的目的何在?“教育”一词源自拉丁语“educates”,为“养育、抚养”之意。很奇怪,这个词的意思丝毫未触及如今大多数人所理解的 “教育”的本质,也未提及教学与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科考试,当然更没有提到知识的复习与作业。但,它却点明了教育的核心目的,即养育子女,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取得成功。其实正是在教育的目的这一点上,西方国家的私立教育胜出,而中国的教育体制却落后了。
Leah Nash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美国俄勒冈州圣玛丽中学的学生们在音乐课上演奏乐器。
学生在将来会遇到哪些挑战是很难预测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日益变化的世界。不管未来如何,我认为有一些核心技能,可以预见地将会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考验,使一代又一代成功人士受益。
• 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 毅力与适应能力
• 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 团队协作与领导力
• 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 自信
国外的教育,尤其是在欧洲和美国,均以培养学生具备这些技能为着重点。而相当有趣的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似乎在逐渐制约和破坏学生培养这些技能,只为让学生为考试作准备。
那么,西方国家教育制度是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这些品质的呢?
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这两种能力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不断地规范实践逐渐培养。学校寻找各种机会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这些技能。以我最近参观的一所预备学校Twyford为例,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在给出最普通的解题方法和答案之前,会不断要求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得出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科学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想出一个实验方法来证明一个定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他们自己的解题方法,最后选出三种方案交给老师。然后,学生们同意对其中的两种解题方法进行检测;老师则要求学生思考用哪些实验设备可以成功地做完实验。学生们再一次进行独立思考,并且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试想,如果学生每天都以这种方式学习,那么他们就会很快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思考过程中变得更加独立,思考问题时更具有批判性。
毅力与适应能力
我总是拿我的丈夫William Vanbergen做例子,并且经常折服于他那令人难以置信的适应能力和永不言弃的毅力。无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何种情况,也无论形势有多么严峻,他也决不动摇,继续朝着他的目标迈进。我时常疑惑他的这些品质是从哪里学来的,我想这些品质很大程度上是他在参加划船的激烈竞争中养成的。他常常提到一场特别的比赛,在那次比赛中他所在的团队以0.1秒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他们的团队虽然被击败,但却没有气馁,而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们愈加努力地进行练习,确保让所有的队员在整个比赛中充分发挥实力。数月之后,他们击败了那支队伍,并且得出教训:毅力,努力,竭尽全力。显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天生是运动员,但这种方法在音乐、美术、戏剧等各方面的学习中是相通的。如果学生参加活动并且志在获胜,那么他们迟早也会学到同样的经验。
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教育体制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由于中国的教育与学习的本质,学生对某些方面的热情或兴趣在很小的年龄阶段就消失了。西方国家认为对学习的热情是取得学术成就和不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学习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有趣的,充满互动与欢乐的过程,尤其是在童年时期。我清楚地记得在参观英国一所顶尖的预备学校(小学)Caldicott时的情景。当时在Caldicott有一个称为“chick CAM”的活动,就是用一个摄像头跟踪拍摄一些小鸡的出生与成长过程。全校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对这项活动怀着极大的兴趣,他们时刻关注孵化器内的热量和湿度,测量鸡蛋的尺寸、重量、形状结构的变化等,最后极度兴奋地看着雏鸡破壳而出。整个学校都尽情投入其中,兴奋地参与小鸡出生的整个过程,学生们几乎没有意识到他们同时在学习关于生命周期、鸟类和其他各种生物生长过程的方面的知识。而且,他们会终身记得而不会轻易忘记这些知识,因为这是一个令人兴奋,需要他们参与互动的学习过程。或许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热爱学习的学生,他们即使在大学毕业或走出校园后,也会通过阅读、自学,或仅仅是擦亮眼睛观察他们周围的世界继续学习。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热爱学习,并且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
自信
如果说有一个特性和能力是可以在西方教育系统下较为容易地培养起来,我认为就是自信。信心,韧性,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通过相同的活动建立起来。通过经受失败的考验,学生能够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和信念。
信心也建立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西方的学校不断用新的活动挑战学生,让他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这样能迅速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并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能胜任各种领域的挑战。
有一次,我和一个家庭去英国的小学参访。带领我们参观的是一位羞怯,安静的男生,显然这并不是他擅长的事情。他最开始显得很紧张,然而在带领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可以胜任这项任务,而我则亲身观察着他自信心的增长。最后,他甚至和我们开起了玩笑,步伐也更加自信,充满了成就感。当我问起校长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小男孩担任这个工作,他说,这是对孩子的挑战,希望他建立自信而不要过于害羞。这个方法的确十分奏效,我可以想象,如果日复一日使用这个方法,将会得到十分显著地效果。
团队协作与领导力
在大学毕业以及之后的生活中,团队工作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西方,团队项目,活动和比赛在早期的学校生活就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在很短时间里学会融入团队,懂得如何倾听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学会妥协,以及如何最大化集体利益。学生更能有一个安全、无风险的环境中去执行和实践他们的领导能力,而不必承担严重的后果。
体育运动则是学习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的一条显而易见的路径。学校从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团队合作的机会。学生既能以宿舍为单位,也可以建立项目小组,或是参与从体育,戏剧到音乐等各种团队工作。
我对Elstree预备学校的一次团队实践记忆很深刻。那里的学生要分组设计一个庆祝奥运会的壁画。最后获胜的设计,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而完成的一幅巨大的马赛克壁画。我记得和其中一个学生聊天,听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和同学一起进行创作的过程,我看到他充满了骄傲和兴奋。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仅为自己骄傲,更是为他的团队感到自豪。
我个人认为,在西方,学生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发展和获取激励和管理他人的技能,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些技能对于未来从事管理角色十分必要,然而在中国的教育下,培养这些能力并不容易。
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Winchester College是英国的一所最古老而学风严谨的高中。校训来自于William of Wykeman的一句话:“举止塑造人品。”西方顶尖学校的目标就是沿袭这样的路线,培养学生的礼貌,举止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就开始培养学生基本的礼仪。他们不会对幼小的孩子们进行说教,而是靠年长的学生树立榜样,鼓励年幼的学生去模仿。学生可以相互沟通,对处于困境的人提供帮助,和同龄人及成年人用礼貌而尊敬的方式进行交流。以礼待人不需付出任何成本,人们获得的尊重也与地位无关,这种观点在英国已经深入人心。
更重要的是,当礼貌的举止和较强的人际能力相结合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寄宿学校这些技能将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即使学生不喜欢,也要学会宽容和礼貌待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他们在很小的年纪就被要求视作成年人来对待,学会坚守自己的立场。从入学第一天开始,他们就学习一些小的细节,如坚定地握手,合宜的自我介绍以及对话。七八岁的孩子往往会在社交场合犯些小错,他们在学校则可以得到成年人的支持和鼓励来规范他们的礼节。
在英国读书小学生可以轻松的和陌生人互动,这让我印象深刻。我记得在Summer Fields小学时,我们由一位只有9岁的小孩子带领参观。他的谈吐十分流畅,并且热情周到地对待我和我所陪同的学生妈妈,而不会令我们不知所措。尽管他性格和能力都很早熟,他的态度却令人意外地谦虚而脚踏实地。
令我不解的是,对人生发展如此重要的能力,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却被忽略了。而且这些技能难以在成年后培养,因为只有作为从小培养起来的习惯,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事实上,尽管中国的教育系统可以培养出可以通过各类考试,并且成绩极为出色的考生,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却很难培养出大量的全球商业领袖。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