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年3月,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海外,在同俄罗斯和非洲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每一次我们都能看到习近平身后坐着一个戴着眼镜、书生气十足的人物。此人在一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记着笔记。本周五,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在加州兰乔米拉日(Rancho Mirage)举行峰会期间,预计我们还将看到此人。王沪宁说
王沪宁作品摘选
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最关键问题是:是否能在公有制制度下完成经济现代化进程?
《美国反对美国》,1991年
在美国资本主义体制下,不能忽视私有产权对政治民主的限制……美国重大经济决策权主要掌握在私人财团的手里。
《美国反对美国》,1991年
从目前国际力量的对比来说,坚持独立自主是最为关键的战略,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扩张与文化主权:对主权观念的挑战》,1994年
中央集权是所有国家建立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强调中央集权不是抵制市场经济,相反是促进市场经济。
《探索与争鸣》杂志访谈,1995年
然而,中共党内人士和研究中国政治的专家认为,王沪宁是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过去10年来中国国内和外交政策的一位重要设计师,现为习近平标志性的“中国梦”运动的策划者。习近平的“中国梦”意在唤醒一个军事和经济上强大的中国,令中国重新争取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曾短暂在美学习的王沪宁自2002年以来一直担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作为唯一一位在担任政府首席政策顾问的同时为接连三任国家主席撰写演讲稿的人,王沪宁在中共党内享有独特地位。这三任国家主席分别是:江泽民,其继任者胡锦涛,以及习近平。
王沪宁的影响力部分源自他作为中国新保守主义教父的身份。自1989年以来,这一派力量为中国领导人提供了思想支柱。他们反对西方式的民主,青睐威权政府和国家支持的民族主义。现年57岁的王沪宁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唯一一位美国政治专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共有25名委员。
这意味着王沪宁在本周举行的中美领导人非正式峰会上可能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此次峰会的目的是让习近平和奥巴马能够避开正式会晤的礼仪礼节,进行广泛的、非照本宣科式的会谈。对中国领导人来说,这种会晤形式尚属陌生。从中国官方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画面中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天习近平访问加勒比和中美洲国家时,王沪宁就坐在他的身旁。
一位资深外国外交官称王沪宁将“卡尔•罗夫(Karl Rove)和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集于一身”,因为王沪宁在国内和外交政策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他观察人士则更多地将他比作将一生献给皇帝的传统儒家士大夫。
王沪宁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的具体角色目前还不清楚。中央政策研究室没有网站,也不设发言人,甚至没有公开电话号码。记者试图直接联系王沪宁置评,但未成功。
Getty Images
王沪宁是三任国家主席的顾问。图为3月,王沪宁(中)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在一起。
由于王沪宁有担任过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这一背景,许多观察人士曾预计他在今年3月的“两会”后将取代戴秉国成为中国负责外交政策的最高官员。王沪宁曾担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和法学院院长。
但实际情况却是,尽管中国进行了10年来规模最大的领导层改组,但王沪宁依然留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据王沪宁的几位朋友说,他拒绝获得提拔,喜欢在幕后工作。
虽然如此,外界依然预计王沪宁在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面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一些西方官员和分析人士希望,王沪宁能对鹰派军事官员和其他利益集团起到制衡作用,后者希望中国采取更具对抗性的外交政策。
但王沪宁的几位朋友和前同事说,这种希望可能找错了寄托对象。他们说,王沪宁的学术专长是比较政治学,即研究不同国家的政治体系,而不是国际关系,他预计会赞同中国领导人在国内老百姓面前树立强有力的个人形象。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教授、中国政治问题专家黄靖是与王沪宁同时入读复旦大学的,他说,王沪宁现在有了更大权力,他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发挥更大影响力。黄靖说,这对中国是个好消息,但对其他国家却并不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Color China Photos/Zuma Press
2007年,王沪宁坐在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身后。
这名学者说,当共产主义破产时,他们需要某种其他东西来取代它,王沪宁给出的建议是爱国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但他关心的是如何让共产党保住权力,而不是如何让中国强大。
但王沪宁对习近平的政治见解绝没有垄断性影响力。中国其他的政治局委员、已退休的前领导人、家庭朋友、知名知识分子和商界要人们也在竞相获得习近平的关注。
但就像在美国政治体系中一样,中国领导人也往往会依赖一个小的顾问圈子,他们认为这一圈子里的人与其有共同的观点。据王沪宁的朋友们和中共内部人士说,与习近平一样,王沪宁也钦佩美国,也想学习美国的长处,但他认为共产党应该维持对国内权力的垄断,同时在国内进行有限的改革。
王沪宁在复旦大学的另一位同龄人及友人说,我认为习近平信任他;王沪宁依然相信马克思主义,他依然相信共产党将作出正确的选择;他不认为中国应该实行多党制或分权制。
王沪宁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源于他每天都有机会接触到习近平。他已在连续三任国家主席的手下工作过,过去10年里他们几乎每次国内视察和出国访问都有王沪宁陪同。
除王沪宁之外,能这样经常接触到中国领导人的就只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负责管理国家主席的日程安排、生活起居和文件流通。但是据外交人士和政治分析人士说,由于栗战书去年11月才被任命,他在政策方面几乎没有影响力。
过去11年,作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管理着最高领导层的“智囊团”,提供政策建议,实施调研,起草演讲稿和官方报告。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教授朱旭峰研究过智库在中国体制中的角色。他说,王沪宁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内部智囊。朱旭峰说,作为演讲稿起草者,对王沪宁的评价取决于他起草的演讲稿需要多少改动。如果几乎不需要领导修改,那就是好的演讲稿──这意味着你了解领导在想什么。
在组织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会议方面,中央政策研究室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央政治局大约每个月举行一次集体学习。据研究过这一程序的分析人士说,中央政策研究室与中共中央办公厅一道负责为学习会议确定主题,并审查讲座的专家以及他们的演讲文本。
王沪宁的友人和一些分析人士说,王沪宁是一个工作狂和失眠症患者,处事非常谨慎,几乎偏执地低调。几个友人说,王沪宁自从担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以来,基本上与他们切断了联系。
美国的一名前官员说,他第一次见到王沪宁是在1989年,当时王沪宁正在美国进行短暂的学习。这位前官员回忆自己在华盛顿的一个正式双边会议上曾穿过房间与王沪宁打招呼。这名美国官员说:他转身走开了,完全没有理睬我。显然他不打算与美国人扯上任何关系。
王沪宁的经历与大多数同辈人不同,在文革中,他没有被迫辍学下乡。认识他的人说,因为童年时患有疾病,而且家中有关系,王沪宁进入了上海的一所精英外语学校,学习法语。
王沪宁1978年进入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学习国际政治,成为第一批接触西方民主和法律概念的中国学生。他的许多同龄人成为了支持民主的活动人士。他的一些早期文章曾流露出自由派的倾向,比如,他在1986年撰写的一篇论文认为,文革的爆发要归咎于党内缺乏民主。
但即使是在1989年中共动用军队镇压民主抗议活动之前,王沪宁也是公开质疑西方政治价值与中国社会相关性的一批知识分子之一。他批评美国政治制度的著作《美国反对美国》于1991年出版。
1993年,王沪宁的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当时,他率领复旦大学的一个团队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辩论赛上获胜。他还把这段经历写进了一本与他人合著的书中。
辩论队成员张谦回忆说,王沪宁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管理中国。张谦现在是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社会学副教授。他说,王沪宁当时表示,把社会凝聚起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他每天晚上都泡在办公室,哪也不去。
1995年是王沪宁政治上的转折点,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召他进入中央政研室。上世纪80年代,江泽民任上海市委书记时就认识王沪宁。天安门事件后,江泽民十分赞同王沪宁的新保守主义观点。
此后,王沪宁在中国几乎所有重大政治倡议中都发挥了一定作用。他就“软实力”问题写了中国首份学术论文。软实力指的是一国的全球影响力不仅来自其军事实力,也来自其理念和文化价值观。过去10年,中国在海外宣传本国文化方面做了大量投入,王沪宁被认为是幕后的推动力量。
中共内部人士说,王沪宁是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设计团队中的一员。该理论使得中共党章2002年被修改,首次允许民营企业家入党。中国政治分析人士表示,他还帮助制定了胡锦涛提出的推动“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思想。此外,据中共党内人士透露,胡锦涛在去年中共18大上所作报告终稿也由王沪宁领导的团体撰写。
这些人说,如今王沪宁负责习近平“中国梦”运动的监督工作,这项运动的目的是以一个简单的流行词汇重获民众对中共的支持,并且树立习近平强大、有魅力的领导人形象。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黄靖说,王沪宁非常善于解释领导人的理念。他说,领导人常会提出一些大的理念,但不知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政策,王沪宁知道他们的想法。
JEREMY PAGE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