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鸣

国有一句俗语──“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很多业务上的往来,都离不开酒桌上的交流。

PhotoAlto/Agence France-Presse
中国的一个宴会上,人们相互敬酒。
情在口中,话在杯中。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谈生意,都喜欢用酒精作为提高气氛的催化剂。不过由于文化上的差距,中西酒桌上的潜规则,有着天壤之别,若你抱着国内的酒桌文化,到老外的晚宴上依葫芦画瓢,定会闹出很大的笑话。由于工作上的关系,笔者经常接触国内外上市公司老板及高端客户,亦曾于中资及外资机构工作,因此在这里做一些中西酒桌文化的比较,与大家分享。

老外喝酒看重先后次序

中国人的酒桌文化,必须要够豪气,重点在恭敬的气氛,酒是搞关系的工具,可以一开始就不停地敬酒,直到完场。但对于老外来说,会把酒当成艺术,晚宴的节奏会由酒和食物带动,次序和配搭都十分重要。

老外对喝酒的先后次序看得很重,一般以香槟先行,这时候宾客可随意走动互相寒喧。到正式入座的时候,会先上汤、色拉及配上白酒,然后主菜配上红酒。若有超过一道主菜,会先上较轻淡的主菜,配上酒体(Body)较轻的红酒,然后上重份量的扒类,配Full Body重酒体的酒。到了甜点时就会配甜酒,例如波尔多的Sauternes贵腐甜酒,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西敬酒的差异

中国人看得较重的,是敬酒的次序。酒桌上通常有主人家和宾客之分,敬酒以宾主的身份、职位高低为序:第一杯是主家领导敬主宾,有时主人敬主宾,再举杯向大家一起畅饮,这也是可以的;宾客不要先乱敬酒,这会产生喧宾夺主的感觉,令人看起来不尊重主人家。当主人敬主宾以后,职位较高的陪客敬主宾,职位较低的就不一定要敬;然后是主宾回敬主人家,最后就是陪客互敬。除非你是领导身份,否则不应该一人敬多人,但多人敬一人就可以。

Michel Joly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法国勃艮第葡萄酒之都博讷的一个餐厅里,老板给客人们倒酒。
在敬酒完成第一圈后,就可以离开自己座位,到别人面前敬酒。领导在跟左右的人敬过酒后,可按顺时针走圈敬酒;其他人离开座位后,应先向对家领导敬酒,再向其他人相敬。而对于老外来说,在晚宴开始以后,通常都不会离开座位,到处走到别人面前敬酒。

老外敬酒十分简单,在每上一道菜的时候,大家拿起酒杯互敬,通常不用每次碰杯,就算碰也只是和左右的人互碰,碰杯后也不需要干掉。国内碰杯的意思是“干杯”,如果你敬别人而主动碰杯,那自己就必须把杯中酒干了;如果没有碰杯,那喝多喝少都可以随意。如果是领导跟你敬酒,若领导干了杯,你就应该干杯,而且杯子要低于领导;敬酒时用右手端起酒杯,如要表示毕恭毕敬,可加上左手垫杯底。

老外重细节 国内讲关系

虽然喝酒的目的是谈业务,但在国内的酒桌上,通常不会谈生意细节,只谈大方向就够,复杂的留到办公室才谈;但老外就会谈得很仔细,会一边喝酒一边谈细节,甚至整份计划书都可拿起来讨论。中国人喝酒最重要的目的是搞好关系,双方的关系好了,生意自然也会好了;但老外做生意要看效益,对法律和财务都看得较重。

Wang Xiong/Zuma Press
2010年11月10日,三名身着西装的年轻人醉倒在重庆某广场上。据当地媒体报道,他们是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因为面试陪酒而喝多。
在国内的晚宴上,如果大家都喝酒而你不喝的话,就会好像有层隔膜似的,生意也较难谈得成功。所以在国内跑业务,就算你真的不能喝太多,也要避免开始就不停地说“我不会喝酒”,宁可喝了几杯之后,每次敬酒就只“舔一舔”地喝一小点,再笑着说“我今天够了”,给人的感觉也会好一些。至于在老外的晚宴上,酒倒进你的杯中,喝与不喝是你自己的事,别人是不会管你的,也没有人会叫你干杯,亦不会因此而影响关系。

国内宴会完结的时候,主人家领导会最后一次敬酒,谢谢各位宾客的光临,然后把酒杯干了;其他人也应跟着干杯,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老外在晚宴完结,也会礼貌地举杯谢谢大家,但干与不干就随意了。

酒场是讲规矩的,虽然没有书本会把这些规矩写出来,但若搞乱中西的酒桌文化,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特别是初次见面的VIP,酒场可能是你千载难逢的表现机会,做业务的不可不懂。

(本文作者林一鸣,中信证券国际企业高端客户及证券业务发展主管,持有美国专业认证葡萄酒专家资格(Certified Specialist of Wine, CSW)、英国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会(WSET)高级葡萄酒及烈酒证书。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