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我
已经很久没看中国足球队的比赛了。国足惨败泰国那天,微博微信上风生水起,嘲讽谩骂居多,冷静分析偏少。就我个人而言,中国足球长期走弱的原因可能既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体质问题,更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意志力问题。正所谓“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是才智”。足球是这样,其他领域也莫过如此。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中泰之役后,我试图在多个领域寻找中国人的意志力,心想既然现在到处都流行“中国梦”的说法,意志力作为基础应该无处不在才对。然而,仔细搜索后,我虽然看到了诸多励志派和成功学的故事和段子,但大多数领域似乎鲜有活生生且令人信服的中国意志力范例。
先从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说起。大多数中国人都觉得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政府的问题,自己只是无辜的受害者,这种思维本身就是改善环境的最大障碍。解决环保问题,政治意志力的实践固然重要,但普通人思想和行为的相应改变其实更不可或缺。几个月前,我在北京一家超市做了一次目测调查,看有多少人自带环保购物袋,结果是多半的购物者都做不到这一点,再想想国内节假日游人离去后景区往往遍布垃圾的情景,中国人在这个领域的意志力如何不言自明。
中国人一向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总是在所不惜,但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似乎都忽视了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意志力的培养。看看周围为人父母的朋友和同事,对子女的教育还是停留在对技能和知识的培养上,即使有些人对意志力的引导有些意识,但因为自己在喧嚣尘世中都不免浮躁,自然很难有耐心和可能为孩子们做出表率。网上时常有人提到日本家长如何培养幼儿毅力,但孩子的意志力教育不可能真空操作,父母和老师如果自身不具备这种品质,很难想象未来一代这方面的素质能够浑然天成。
意志力的培养离不开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帮助增强体质,对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打造也有不可忽视的正面作用。我在报刊电视上看到和听到过不少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故事,但认真想来其实这些故事只是在为举国体制唱赞歌,而并不能说明本应属于民族及个体的意志力。环顾当今社会,无论是大腹便便的成功人士,还是身薄脸尖的摩登女郎,似乎都更热衷于对身外之物的各种追逐,而非健身房里和操场上的挥汗如雨。这一代暂且不说,如果孩子们身边缺乏这方面的典范,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的说法只会沦为一种妄想。
中国人目前普遍觉得烦躁和焦虑,表面上看是一种缺少安全感的体现,但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意志力在价值观追求上的乏善可陈。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已然有中国梦的说法,梦之基础本应是一套国内外皆能接受和认可的价值观,但显然这种价值观的内容乃至存在都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在个人层面,面对以财富论英雄的社会和浮华的人生,大多数人对自身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都无法静心思考,面对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所需的恒心和毅力也就无从谈起。
当然,有一个领域也许可以引以为傲,那就是我们普遍比以前有钱了,流动在国人血液里的“资本主义”似乎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志力”,在创富追富的道路上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前两天和一对犹太老夫妇吃饭,席间谈到了意志力问题,我问:“犹太人很会做生意,这中间有民族意志力在起作用吗?” 老先生悠悠地看了我一眼,反问:“你看过电影《慕尼黑》吗?” 听到我肯定的回答,老人放下刀叉,擦擦嘴,然后郑重地对我说:“我们犹太人是有这方面的名气,但我们不会花钱去拍反映自己怎么能挣钱的电影,我们只会支持《慕尼黑》这样的影片,因为它表现了我们真正的精神!”
微信上一个朋友转了这么一段话,据说是一位知名体育主持人说的。“中国足球为什么总是不行而且怎么都不行?说点儿得罪人的狠话:因为人不行。天底下独一份的。谁家的毛病咱都有,谁家的优点咱都缺,文化基因是反团队反足球的。这不只是中国足球的问题,只是足球这个项目最无情最直观最彻底专戳这些民族性弱点和痛点而已。骂中国足球的人其实都是在照镜子骂自己”。话虽然有些偏激,但倒也不无道理。
中国有句很流行的话: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结合以上关于意志力的探讨,我很想知道的是,当我们只剩下钱的时候,而所谓真正的问题出现了,我们怎么办?
(作者张涛毕业于哈佛大学和Wake Forest大学,曾先后做过驻外记者和跨国公司经理人,目前从事投资和政策咨询工作。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与作者交流。本栏目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