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着国内经济减速,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终于把目光投向海外,掀起一股外界等待多时的海外投资浪潮。借助这些投资,它们有望获得与某些西方大品牌一争高下的工具。最近一笔交易是江苏机械厂房工程公司金盛集团同意支付6.5亿瑞士法郎(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士欧瑞康集团(Oerlikon Group)旗下的纺织机械制造公司。这是欧瑞康通过书面声明提供的消息。
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外界普遍期待中国企业利用西方经济的财务困难,以低廉的价格收购遭受沉重打击的企业。结果中国的对外投资几乎清一色地投进了矿山和能源行业,工业企业和制造企业继续留在国内,从北京发起的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中获益。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企业前几年享受的丰厚利润消失,在机械制造商等企业的带领下,中国的重工企业开始设法提高国际市场的销售收入,带来了中国对外投资版图的变化。1至10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仅增0.5%,之前大部分时候都呈下跌状态。
密切关注中国投资的咨询公司Rhodium Group的研究部负责人哈纳曼(Thilo Hanemann)说,以前这些公司没有走出去是因为这些年的国内扩张太顺利了,现在形势出现了变化。他说,中国企业感受到了走出去的必要性。
据研究公司Dealogic数据,排除资源、能源和金属行业,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向海外企业投资了146亿美元,高于去年的93亿美元。包括机床和塔吊等建筑机械在内的机械行业是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完成交易18.2亿美元,去年全年才2.44亿美元。加上已经签约、暂未付款的交易,今年的数字更接近30亿美元。
中国企业抱著有朝一日与国际对手分庭抗礼的雄心。对它们来说,抄底估值便宜的海外企业或许能让它们获得赶超对手所需的技术和知识,同时也能让它们获得有助于应对国内激烈竞争的知识。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曼达林基金(Mandarin Capital Partners)的执行合伙人福尔基耶利(Alberto Forchielli)说,在国内市场,中国企业相互之间的差别很少,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收购外资品牌和技术,以便获得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这就是它们的走出去。
欧瑞康周一通过书面声明说,它将把旗下纺织零部件和天然纤维部门出售给金盛集团。这些部门2011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1亿瑞士法郎。金盛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总部在南京附近。本报未能联系到金盛管理层置评。
今年9月,山东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投资7.38亿欧元(9.66亿美元)收购德国叉车公司凯傲集团(Kion Group Gmbh)一笔20%的股份,以及凯傲旗下液压企业一笔70%的股份。
据知情人士说,今年2月,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以5亿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德国混凝土泵车生产商普茨迈斯特控股有限公司(Putzmeister Holding GmbH) 90%的股权。
但随着房价调控等因素导致建设浪潮消退,潍柴动力2012年上半年的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一半。今年10月,三一重工不得不就其两笔银行贷款的条件进行谈判。据三一重工公关人员Fu Lina说,三一重工必须接触银行的部分原因是它上半年支付了大笔股息。
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净利润同比下降14%,应收账款翻了一倍多。
中国机械制造企业在发展中市场的产品售价常比卡特彼勒(Caterpillar Inc.)的二手产品还低,但出口在其销售收入中的比重相对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企业还没有在海外建起足够庞大的售后服务网络。
纽约杰富瑞(Jefferies)机械行业分析师沃尔克曼(Stephen Volkmann)说,韩国人现在生产的是世界级的设备,他们只花15年就实现了这一点;可以相信中国人只用一半的时间就能实现,但这对于打造世界级品牌的重要性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他说,中国企业可以收购已经在新兴市场(这些市场更接受中国的低廉定价)拥有庞大分销网络的公司,然后利用其中任何一家公司来问鼎国际老牌企业的市场份额。
DINNY MCMAHON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