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看跌期权”(Li Keqiang put)这个词语上个月流行起来了,因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重申这届政府今年的经济增长率目标为7.5%,抚慰了此前因其他官员暗示可能容忍低于7%的增长率而惴惴不安的投资者。(编者注:看跌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者拥有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按执行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实际上等于投资者的一道保险,同理,所谓李克强看跌期权,即指李克强提供的中国经济保险。)

鉴于中国经济从过去十年平均10%的增速显著放缓,降至变数更大的区间,这个词语用得可谓恰如其分。同时,这个词语也暗示了企业和投资者可能损失的金钱——如果他们误以为中国永远盯住一个特定增长率目标的话。之前市场还造出过格林斯潘(Greenspan)看跌期权和贝南克(Bernanke)看跌期权——这都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批评者们发明的词语,他们认为美联储通过鼓励市场相信其将永远支持价格,吹大了无法持续的资产泡沫。

设立一个正式经济增长目标,而不是什么就业增长、社会福利提升或物价稳定之类的目标,这一思路向来是有问题的。直到不久之前,中国中央政府都会要求地方政府实现最低增长率目标,这就会使得地方官员产生不良动机,为完成任务而允许经济以不健康的方式短期快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被牺牲掉的则是健康、逐步、可持续的增长。由此引发的突出恶果就是“鬼城”的诞生。但现在,这一策略已经不是有缺陷的问题了,而是几乎不可能付诸实施。如果中国要坚持推进长期以来所承诺的经济转型,即从自上而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变为消费拉动型经济,那么政府管理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能力必然将被严重削弱。

海外投资者以及跨国企业CEO的问题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把投资计划建立在对于中国经济会保持中央制定目标模式的预期之上的。(所以当李克强说出7.5%这一魔力数字时,人们错误地松了一口气。)而且由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模式和速度很难预料,中国的内需可能远远达不到这些企业目前的预期。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The Conference Board)中国经济和商业中心董事总经理David Hoffman说,跨国公司的高管层“没有完全理解这个转型意味着什么”。

西方企业最后可能面临设备过剩、雇员冗余——原因在于他们是根据对未来中国市场收入的预期部署资源的,而转型后的中国经济带来不了他们预期的收入。

以矿业为例。在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正在推进在西北部Pilbara地区的大规模扩张计划。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计划将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这一年的产量提高至2.07亿吨,高于之前12个月的1.87亿吨。到9月30日本季度末时,必和必拓的竞争对手力拓(Rio Tinto PLC)在Pilbara地区的铁矿石年产能将已提高至2.9亿吨,高于截至6月30日的12个月的产量2.45亿吨。

而其背景环境却是,铁矿石主要买家中国的钢材过剩情况越发严重,而且过去两年铁矿石价格也下跌了35%。另外,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大宗商品研究全球负责人Ed Morse称,中国铁矿石需求仍受到国内三大钢铁生产商的人为支撑——为了在钢材生产方面占据国内主导地位,三大钢铁生产商与上千家小型生产商展开了竞争;而这种不断亏损的战斗难以永远持续下去。换言之,中国的铁矿石(炼钢主要原料)需求势必还会进一步下跌。

力拓和必和必拓对此均未置评,但后者的一位发言人强调了必和必拓首席执行长Andrew Mackenzie在5月份的一番表态。Mackenzie当时提到了中国经济放缓,并表示由于市场仍在一个已然显著扩大的基础上增长,因此铁矿石需求的绝对增量依然是巨大的。

但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经济放缓已严重削弱了各地大宗商品生产商的前景。从澳大利亚、拉丁美洲到非洲的铜、镍和煤炭生产商突然发现自己扩张过度了。

对于西方企业而言,带来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经济放缓,还有经济增长成份的变化。目前还没有清晰的迹象显示,这些企业已为此做好准备。除了不可能达到明确的数字化增长目标外,中国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向消费拉动转型也意味着中国进口产品结构将发生变化。中国从海外进口的工业金属和机械将减少,而消费品将会增加。

中国将会发生变化,无论中国政府能否控制得了。如果外商不能适应这种变化,那么相关的很多行业将可能招致更多损失。

Michael J. Casey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