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领导人访美时,通常会因不断扩大的贸易失衡问题受到指责。不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次访美,他至少不必担心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会引发摩擦。

上周末,中国发布了5月份出口数据,同比微增1%,不仅低于预期,也远低于4月份14.7%的同比增幅。不久前,伪装成出口的热钱流动受到打压后,大多数预测数字已被调低。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信贷似乎也在收紧。衡量信贷的最广泛指标社会融资规模5月份为人民币1.19万亿元,较4月份减少了约三分之一。再考虑到近期疲弱的制造业数据,中国的经济增速看上去将在第二季度进一步放缓。

伴随今年陆续发布的各种数据,我们对中国经济数据增幅不断小幅放缓的情况开始习以为常。但也许现在是接受中国增长“新常态”的时候了,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增长将远低于这几十年我们已经习惯的两位数。

如今愈发显而易见的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正在迅速减少,中国在出口方面的竞争优势也同样在迅速消退,而人口比例失衡的问题却在不断扩大。

这会让北京有另外一种推动改革和实现争论已久的经济再平衡的动力。

而且,中国正在发生的人口结构变化表明,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虽然出口仍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但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出口的重要性已经有所降低。在中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放贷潮的刺激下,让中国经济在2008年后保持增长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

那时候,西方主要市场的需求疲软,出口似乎属于周期性下滑。但现在,由于工资增长和劳动力人口缩减,中国的出口面临着更多的结构性问题。

此外,人民币不断走强也是拖累出口的另一个因素。研究机构Lombard Research前不久估计,人民币的实际汇率目前被高估了33%。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说劳动力因素会限制中国经济发展听起来可能有些牵强。但在仔细研究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后会发现,这个世界工厂确实即将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形。

分析人士说,一方面人口在快速老龄化,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参与水平目前极高,这意味着中国劳动力人口已经开始减少。

人口学家劳伦特(Clint Laurent)指出,鉴于适龄劳动人口中有71%的女性和81%的男性已有工作,剩下的适龄劳动人口相当有限。他在最近出版的新书《明日世界》(Tomorrow's World)中写道,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个社会经历过像中国必然会面对的那种劳动人口迅速减少的局面。

在截至2010年的20年中,中国每年新增600万劳动人口,他预计中国的劳动人口将很快以平均每年670万的速度减少。

据这些预测,中国不应烦恼于不断放缓的出口,因为中国的出口几乎没有保持增长的能力。这些数据还可能解释为什么伴随出口增长放缓并没有出现失业率的大幅上升。

人口结构的这一现实会带来其他政策影响。

首先,这使中国考虑让人民币贬值以试图重振或推动疲弱出口的可能性降低。

相反,中国只能扩大内需,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坚挺的人民币目前也符合中国的政策目标,因为它可以使进口商品变得更便宜,进而帮助支撑消费的再平衡。如果中国真的希望人民币国际化,它可能也希望保持人民币坚挺。

但中国不断变化的人口形势并不完全是坏事:伴随劳动人口不断减少而来的是越来越多富裕但老龄化的家庭,他们的家庭人口没有过去多。据劳伦特说,2032年前,中国“空巢”家庭的比例将从53%上升至68%。

是这些银发消费者,而不是年轻消费者,可能推动中国朝着消费拉动型经济的转型。

中国家庭财富有望大幅增长。据麦肯锡(McKinsey)新出炉的一份报告《大调整》(The Great Rebalancing),收入在1.6万美元至3.4万美元的中国家庭数量将从2010年的仅6%上升至2020年的51%。

因此,投资者将需要准备迎接一个不同的中国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影响。为加快经济增长,中国将需要专注于工人的生产率而不是仅仅增加工人人数。这应该会导致中国内地工厂专注于自动化和机器人化。

随着家庭消费增多、工厂消费减少,出口可能会减少,但中国也会购买更多的消费品、服务和软商品。

对中国来说,这种再平衡将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放缓。但如果这个大调整得以顺利进行──这是一个很不确定的“如果”,可能有巨大的机会向这一新的消费阶层“输出”商品。

Craig Stephen

(本文译自MarketWatch)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