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公布的5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内外需双双走软后,中国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增长的传统引擎,过去10年来多数时间保持两位数增幅的中国经济,正在疲软的内外需相互交织的压力下逐步丧失动能。按照中国的标准,第一季度7.7%的经济增长率称不上佳绩,第二季度也不太可能有太大改善。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经济学家姚炜表示,5月份的经济数据整体都偏弱,这也预示着第二季度的增速会进一步下滑。

姚炜预测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较上年同期增长7.6%。

她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复苏的迹象,今年之内也很难看到强劲的复苏。

中国统计局官员周末还公布了5月份出口数据。在政府加强对出口数据采集的监管后,5月份出口仅较上年同期增长1%,与4月份14.7%的增幅形成鲜明对比。与之前几个月数据一样,4月份的出口数据被普遍认为水分较大,因为部分企业会利用虚报发货量的方式获得税收减免,并用这种方法把更多外汇带入国内以赚取人民币升值收益。

5月份出口大幅下滑表明,中国的外部需求远不及此前数据所显示的水平。

中国周日公布的5月份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9.2%,略低于4月份增幅。反映工业活动的关键指标——发电量5月份同比仅增长4.1%,低于4月份的6.2%。

衡量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的房地产开工面积1-5月份仅上升1%。

中国5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继续下滑,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和建筑机械等用于建筑业的领域)是原因之一。5月份PPI较上年同期下降2.9%,为连续第15个月走软。

汇丰(HSBC)经济学家马晓萍表示,企业部门总体情况依然不好,特别是中小企业。

马晓萍称,这些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在产出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盈利能力将持续恶化。

但是产能过剩并没有促成企业减产,部分原因在于许多企业背后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并且能够拿到条件较为优厚的资金。5月份中国钢材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1.3%,而钢材价格较上年同期下滑了5.9%。

从积极的角度看,5月份零售额略有改善,同比增长12.9%,略高于4月份增幅。5月份消费者价格(CPI)升幅依然温和,较上年同期上升2.1%,牢牢守在3.5%的政府目标以内。

较低的通胀意味着央行可以通过降息来激发经济活力,但同时也会加重各界对中国金融系统负债水平过高的担忧。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朱海滨表示,中国经济依然乏力,通货膨胀压力较小,这给降息留出了空间。但大的问题其实是结构性问题。

朱海滨预计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长7.8%,全年增长7.6%。与其他多位经济学家一样,受一系列弱于预期的数据影响,他最近也下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测。

他表示,出于金融稳定的考虑,中国央行不会降息;过去几年来,中国的金融风险不断积聚。

中国央行在上周五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中警告,影子银行正在加大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影子银行是广泛的非传统信贷渠道的统称。

中国主席习近平在过去的这周末访问美国并与奥巴马(Barack Obama)会晤时谈到,经济减速有利于结构调整,实际上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中国总理李克强也表达了对增长速度放慢的容忍。他在上个月发表讲话时称,靠刺激政策和政府直接投资的空间不大。

上个月末,中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力争在今年推进的改革目标,涉及从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到富有争议的房产税等诸多任务。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正在试图将中国经济从依靠出口和投资引向依靠内需驱动的新的发展模式。

Richard Silk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