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经济在11月份走强,而此时领导人正为提振经济增长而祭出基础设施投资的老套路。反映中国增长状况的关键月度指标工业增加值11月份同比增长10.1%,高于10月份9.6%的增长,也是3月份以来最快速度。间接反映中国经济活动水平、受到普遍关注的发电量,则从10月份6.4%的增速提高到7.9%。
高于预期的增长进一步证明中国经济已经摆脱年中的下滑之势,并带来了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加速增长的希望。第三季度GDP增长7.4%,是三年以来的最低增速。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2名经济学家对2013年GDP增速的预测中值为8%。
在中国经济前景改善的同时,新的领导层给出的信号表明,他们可能乐于大刀阔斧地改革过去10年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模式。中国内外的多名经济学家都曾说,这种模式将无法支撑更长远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更多地依靠国内消费。
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周末巡游毗邻香港的深圳,呼应了邓小平1992年有名的“南巡”。当时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邓小平暗示,他将再一次推动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陷入停滞的经济改革。即将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常常谈起如何让农民工更顺利地变成城市永久居民。在城市里居住,他们可以挣得更多,也可以花得更多。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中国学教授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说,李克强关于改革必要性的言论鼓舞人心,但缺乏具体细节,这表明他希望仔细权衡、有所取舍。
中国经济的改善让新领导人陷入了一种困境。旧有模式仍在推动增长,但有可能无法持续。改革是希望为将来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但它降低投资,可能会削弱短期内的增长。
从目前来看,主要的增长催化剂是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交通项目投入的增长。在2012年前11个月,中国政府的实权规划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32个地铁系统总计8,370亿元(1,340亿美元)的投资开了绿灯。其中包括六套全新的地铁系统,既有边远省份新疆的乌鲁木齐,也有西北贫穷省份甘肃的兰州。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正在新建或扩建的地铁系统,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15套地铁系统的两倍。
政府的其他交通投入也在增加。11月份公路投资同比增速从2011年年底的同比零增长提高到36.8%,同时铁路投入也已加速。
相比之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从年初的24.4%降至11月的19.4%。这反映出企业家在前景不明朗、成本上涨、产能闲置、过往投资造成债台高筑之时的谨慎态度。厦门包扣生产商朝良工业有限公司(Jaw Lien Enterprise Co.)董事长黄如旭(Andy Hwang)说,他的业务较去年下降了10%。他说:我们的主要成本是劳动力成本,上涨了很多。
2012年政府投资的回归比2009年更加温和。当年为应对经济增长的放缓,政府大幅提高了银行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的贷款。虽然那一轮刺激性支出帮助中国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但现在它被认为催生了房地产泡沫、带来了坏账增加的风险。
中国很多拥堵城市都想改善公共交通。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说:我要说的是,我们已经在缓慢推动城铁系统的发展;为化解城市拥堵问题,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投资。他说,获批城市拥有数百万人口,国外一些建地铁的城市根本就没有这么多人。
但经济增长如此严重地依靠政府投入的问题在于,它有可能造成资本错配,使民营部门丧失融资来源。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说,中国只有大约20座城市符合修建地铁的标准,但很多城市都准备建,或者已经向发改委提交了申请。发改委如果批准,那将是不负责任的。
然而,要从投资向国内消费转型,就必须对中国经济做大幅度的调整,让更多财富落入低收入家庭的口袋。改革制度肯定会遭遇既得利益的政治阻力,特别是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任职的官员。过去20年的家庭收入增长速度没有赶上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增幅高于10月份的14.5%。这是一个不错的增幅,但低于投资增速。今年头11个月的投资增速稳定在20.7%,与头10个月持平。
房地产市场的新开工面积显示出复苏迹象,同时住房销量同比增长31.6%。中国领导人说,他们仍然致力于防止房价上涨过快,让房价更能被普通人接受。
TOM ORLIK / BOB DAVIS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