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去
年中国领导层想推动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时,一家大型国有电子产品企业并购了多家小型芯片设计和制造私企。而中国政府在试图掌控粗放、高污染的稀土行业时采用了同样的办法: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去年12月收购了9家稀土公司。稀土是用于国防、电信等战略行业的矿产资源。
估计中国领导层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坚持战略部门的大国家角色。中国政府官员将在人大会议上(中国基本上无实权的立法机构)制定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计划。
一方面,中国已承诺打破某些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让它们依市场规则运行,并通过增加派息来支持社会支出。但另一方面,中国专家又指出,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反而会更大,至少是在那些被认为是中国核心利益中心地带的领域。
印第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的中国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说,中国政府一直无法控制某些战略性领域,这些领域因地方政府的支持而由一些地方所有的国企和私企支配,这就是中国政府进行行业整合,也就是大型国有企业收购其他公司的原因所在。
但中国存在抵制旨在打破垄断的改革的巨大力量。正如过去十年一样,中国继续鼓励特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特别是在石油和矿产行业。国有企业在政治上已变得非常强大,足以抵御试图关闭它们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也在寻求加紧(而非放松)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好让它们按政府意图行事。
2009年中国政府要求银行大规模放贷以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个例子。中国规模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在增加放贷方面落后于其竞争者,因为该行担心这会制造不良债务──而目前困扰中国金融行业的正是这个问题。即便如此,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仍是去年唯一一个没有被提拔的四大行首脑。银行业高管认为,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银行要把党的当务之急放在比利润更优先的地位。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估计,国家控股公司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25%左右,但有分析师认为,国有企业对经济的控制程度甚至超过这一比例。大约前100名国有企业主导着关键行业,包括银行、电信、钢铁、运输和电力。但在包括房地产、酒店在内的各行各业,大约还有10万家由省、市级政府所有的企业与私营企业同台竞争。
芝加哥一家关注中国的智囊机构鲍尔森学院(Paulson Institute)的研究报告称,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停止了减少国有企业数量的努力,此后也没有恢复。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刺激计划的一部分,地方政府也成立了融资平台,借贷用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
中国著名智库发展研究中心(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的国有企业专家宣晓伟称,地方政府不想失去控制地方国有企业所带来的好处,这种控制给它们带来了权力和税收。
但国内外的竞争企业则抱怨称,国有企业享有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等方面的特殊优势。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中国有色矿业(China Nonferrous Mining Co. )在2012年的招股说明书中也承认,他们享有政府支持,以及信贷和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
美国一直在利用每年与中国举行经济对话的机会试图说服中国政府减少国有企业享有的特殊待遇。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正朝这个方向努力。
上周,两家大型国有企业同意向民间资本出售某些行业的少数股权,而在过去包括国内油品营销和分销在内的这些行业是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中国银行监管机构也开始批准民间资本设立小型银行。
但中国政府认为的商业运作可能和国际企业寻求的商业运作有所不同。中国官员指出可以借鉴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的模式。淡马锡收购企业的股权,其中包括控股股权,它的基金经理期望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效率。
但中国共产党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更为密切。中国共产党任命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并在企业设置一个党委书记的职务,他的任务是确保企业执行党的命令。企业还要组织学习活动研究如何执行党的重要任务。地方国有企业的领导层经常由地方党委任命。
由共产党任命的淡马锡式的基金经理密切监管着这些国有企业,能够帮助国家更好地控制企业事务,因为政府监管机构有时会将自己视为企业的同盟。
Bob Davis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