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罡

反腐成为中国领导人近日频频提及的一个话题,但有学者认为反腐应靠法律不能靠纪检委;在印度,受到腐败指控的政客已抢先拿起法律武器指控媒体诽谤,这会重新定义言论自由的限度。

美国《纽约时报》11月19日的报道说,腐败是普通中国人最感担忧的一个问题,中国领导人近年来也不断对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发出警告,但曾为政府官员的中国知名律师陈有西认为,依靠共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不透明的程序来查处腐败官员不是反腐的正确之路。

报道援引陈有西的话说,基本上看,中国目前的反腐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将司法部门转变为党的部门,加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权力,运用党的监督来反对腐败。但陈有西认为这是条死路。他说,我们看到纪律检查委员会变得越有权力,腐败问题就越严重,因为你依赖的是秘密进行的反腐,你只是在鼓励更多腐败发生。

但法律有时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反腐人士可以用它,被控腐败的政客也可以用它,如果后者找准了运用法律的窍门,反腐运动也会遭遇逆流。

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19日的报道说,印度活动人士Arvind Kejriwal在国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反腐风暴,他的反腐运动十分依赖印度生机勃勃的民营广播电视业,正是这些传媒帮助他点燃了印度中产阶级的反腐激情。但报道说,印度那些受到腐败指控的政客们已开始威胁用法律手段回击媒体和反腐活动人士,他们拿起的法律武器就是印度以往很少被使用的诽谤法。

报道说,印度以往提出诽谤指控的原告即使胜诉也只能获得数额很少的赔偿,但在去年的一桩案子中,印度浦那市的一家法院判令一家私营电视台向一名退休法官支付相当于1,800万美元的赔偿,因为电视台在一则欺诈案报道中张冠李戴地使用了这名法官的照片。报道援引法学副教授Vibodh Parthasarathi的话说,此类诽谤起诉的增多对印度媒体业和反腐运动来说可能意味着一个决定性时刻的到来,因为法庭的判决可能重新给诽谤下定义,这相应地也会重新定义言论自由的限度。

薄熙来案是中国近期曝出的最大一桩官员涉嫌腐败案,此案的法律程序进展到哪一步了呢?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19日的报道说,被聘请替薄熙来辩护的北京律师李小林对该报称,薄熙来案近期不大可能开审。他说,我不认为这个案子会很快开审,案件仍在调查阶段。李小林和另外一名律师是受薄熙来岳母范承秀之聘来替薄熙来辩护的。但李小林对记者说,他一直未能见到薄熙来,目前有其他人担任薄熙来的代理律师,不清楚这些人是政府任命的还是薄熙来自己选择的。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