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8月30日,印度总理莫迪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京都热情拥抱。

Andrew Browne

度和日本均牵涉与中国的领土纷争,这两个国家都带着忧虑的目光注视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并且都在设法增强自身安全。

因此,当印度新一任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在京都给彼此以“熊抱”时,很难不去猜想这一动作背后除了两人的友善个性外,是否还暗含着什么深意。

许多人将这个拥抱视为两国战略友好的一个标志,意在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将中国包围。

这一想法很诱人,但事情可能不会这么简单。作为亚洲的三个大国,印度、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极其复杂。而这种复杂性给上任之初的莫迪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中日对峙局面将是莫迪任期内能够利用的最大机遇之一。如果他处理得当,有可能为印度争取到获迫切所需的投资,并提升印度的国家安全。

莫迪的行动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上周他结束了日本之行,这是他作为印度总理首度出访大国。日本表示,将在未来五年向印度投资近350亿美元,而此次访日也使得两国的“特殊”战略及全球伙伴关系得到了强化。

由此带来的可能结果是,日本的军事技术将出售给印度。目前,印度是唯一一个仍与中国存在陆地边界争端的国家。

本月晚些时候,莫迪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德里举行会晤。预计中方届时可能也会带来令人瞩目的投资计划。据新华社报道,两位领导人几周前在金砖国家峰会上相聚时,习近平告诉莫迪,中国和印度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中国和日本正在争夺印度破败铁路网的升级换代工程。日本提供的是其高速火车技术,中国提供的则是其高速系统。

安倍晋三和莫迪确实拥有不少共同之处。二人都是坚定主张民族主义,各自都有一套针对本国的经济改革方案,这使得他们能够在大选中赢得压倒性胜利。两人相处得不错,关系堪比世界上任何两位政治家。莫迪是在推特上获得安倍晋三关注的仅有的四人之一。

但这未必会在中国的两翼形成反北京轴心,即便莫迪曾借抨击那些抱有“18世纪扩张主义思想”的国家来暗批中国。

实际上,莫迪对效仿中国比对遏制中国更感兴趣。他上任之初曾承诺创造制造业工作岗位、修建高速铁路和“智能”城市。这是一种移植到印度次大陆的中国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优先考虑修建城市基础设施,以便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

对任何关注中国问题的人士来说,莫迪的管理风格也并不陌生。在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Gujarat),他赢得了具有威权主义倾向的经济改革者的声誉,能想方设法实现目标。中国投资者被印度其他地区的繁文缛节吓退,他们纷纷涌入古吉拉特。

有人说,印度和日本作为亚洲民主大国,是对抗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的天然盟友,这种看法也存在问题。它忽视了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两大发展中国家同样惊人的相似之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使它们在从国际贸易到气候变化等很多问题上与工业化国家对立。

即便是在重要的政治原则问题上,印度和中国有时也持相同立场。

由于国内的原因(印度在中印争议地区克什米尔面临分裂分子的反叛活动;中国一直以来担心外国干涉新疆和西藏问题),中印两国都反对任何违反国家主权原则的行为。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教授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说,莫迪是一位聪明的政治家。他说,莫迪意识到了中国希望与印度加强经贸联系,从而让这个可能阻扰中国在亚洲扩大影响力的强大邻国保持中立。而日本则希望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关系来遏制中国崛起。

普拉萨德称,印度可以从两边都得利,但必须使用一些巧妙的平衡手段,它的身上有中日想要的东西。他说,除非地区紧张局势升级,才可能迫使印度在中国和日本间做出选择。

当然,印度要想全方位扩展与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也有足够空间。在与印度的双边贸易方面,日本远远落后于中国。但中国对印度的投资又远远不及日本。Suzuki Motors、三菱(Mitsubishi)和东芝(Toshiba)都对“德里-孟买工业走廊”(Delhi-Mumbai Industrial Corridor)进行了巨额投资。

这些设想如何实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三位领导人的政治态度。尽管在京都发出了友好的肢体语言,但从某些方面来看,莫迪是三人之中的异类。安倍晋三和习近平都来自政治世家,安倍的外祖父曾在战后任日本首相,习近平的父亲则是一位革命功臣。

相反,莫迪是个彻底的“圈外人”,他是茶商之子,社会地位较低,通过个人的奋斗才最后获得了成功。他需要的是善用当初帮他走上印度政坛的那些技巧,在东亚危险的政治激流中前行。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