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ia Geng/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食客在乡村气息浓厚的环境中用餐。

于那些怀念毛泽东时代的人来说,北京的一家新餐馆能够满足他们的怀旧情绪。本月,这家名为“粗粮人家”的餐馆以一种不同寻常的营销宣传欢迎食客。

在当下很多中国餐馆试图迎合新中产阶级的胃口之际,这家餐馆却希望人们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的艰苦岁月,特别是东北的人民公社。这种趋势正在流行起来:“粗粮人家”目前在北京已有五家分店。

一进入这家餐馆,客人们就会看到一颗巨大的红星和毛泽东最著名的语录之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餐馆的墙上贴满了上世纪50-70年代的旧报纸。很多报纸上印有中国当时的宣传语,例如上世纪60年代的一份报纸就印有:美帝国主义从南朝鲜滚回去!从日本滚回去!从南越滚回去!从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滚回去!

装饰墙面的另一句文革时代的标语称:扎根农村的理想不动摇。

为了进一步营造气氛,这家光线昏暗的餐馆还在橼子上挂上了干茄子、辣椒和大蒜,这些是三种东北很见的农产品。

不久前一天的午饭时间,大批中老年顾客涌进了这家餐馆。

62岁的吉林人李淑华(音)说,她感觉她又回到了东北的故乡。这是她第一次来这家餐馆就餐,陪她一同前来的还有她的丈夫、女儿们和外孙女。她表示,是毛主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让她和丈夫走到了一起。“文革”期间,数百万城市青年来到农村,接受“再教育”。

接受采访时,李淑华正喝着一大碗棒渣粥。她和丈夫都说,这里的炖鹅、炖猪肉等菜品让他们想起了过去在故乡常吃的家常菜。

不过李淑华称,这家餐馆的菜品要比过去的好多了。她说,那时人们非常穷,普通人家甚至都买不起报纸糊 。

Olivia Geng/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餐厅中的农具和佩戴着写有他们职务牌子的服务员。

66岁的丈夫董立胜(音)说,他年青时吃不起炖鹅。他表示,农村的一些地方确实有这道菜,但他们家从来吃不起。

隔着几桌顾客,另一对年龄更大的老夫妻也在追忆早些年他们的相知相识。同样,他们的婚姻也是毛泽东“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牵的红线。

66岁的万家俊(音)看着他63岁的妻子余敏(音)说:“我追的她,她当时非常漂亮!”余敏是北京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下放内蒙古时遇到了万家俊,当时他们两个都在内蒙放牧。这对夫妇1994年返回北京。

除了墙上挂的蔬菜以及毛泽东时代的语录,这家餐厅中散落的农具也增加了旧时代的感觉。服务员也带着红袖章和名牌,名牌上写着他们的公社职务。

虽然在毛泽东主政时期,中国出现了大规模人为导致的 荒以及政治环境的动荡,该餐厅的经理石洪亮(音)告诉中国实时报称,他很感激毛泽东的功绩。他说:“毛主席的光辉照耀千秋万代,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他的名牌上写着他的职务是“村支书”,他的理想是有一天与公社成员共同致富。

除了这些花哨的标语和装饰品,这家餐厅还在店门口的一个小猪圈放了几只猪仔,这更加营造出了一种乡村氛围。

这些猪也比它们的前辈过得快活。石洪亮说:“这些猪是观赏用的,不会吃它们。”

Liyan Qi / Olivia Geng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