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ma Press
乘坐7504次列车前往甘肃天水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
太
阳慢慢地穿过高高的蓝天,伴着特有的咔嗒声和震动,蒸汽机发出阵阵喘息声,然后喷出一串黑烟。这是美国作家保罗索鲁(Paul Theroux)在1988年著作《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Riding the Iron Rooster: By Train Through China)中对他在中国搭火车旅行的描述。
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称,这种被称为“绿皮车”的列车在上世纪50年代投入运行,是50至80年代中国旅客列车最典型的代表。绿皮车因外部油漆是绿色而得名,一般由蒸汽机拉动,不过现在的绿皮车一般都是柴油机车。
现在,随着高速列车飞速驶过全国各地新建的火车站,中国正在和旧式的绿皮车告别。绿皮车的特点是奇慢的车速、没有空调及其喷出的黑烟。
据河南省政府网站本周刊登的媒体报道称,6月29日,最后一趟跨省的绿皮车从河南省的郑州火车站驶出,在24小时6分钟后抵达浙江省温州。
据报道称,这趟绿皮车在周二正式退役,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红色空调列车。
虽然绿皮车仍将在一些地方运行,但将被逐步淘汰。上述郑州至温州的列车是最后一趟跨省运行的绿皮车。(虽然北京至西藏的列车也是绿色的,但和传统的绿皮车不同,这些列车内部设施豪华,带有空调和设备齐全的卫生间。)
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数超过10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一。中国政府官员曾表示,现代高铁列车时速超过300公里(186英里),大幅减少了人们的乘车时间。
本周,中国网民对绿皮车的消失抒发了怀旧之情。
一位网民写道,他28日曾坐绿皮车回杭州,车内非常拥挤,也没有空调,但票价便宜。
另一位网民写道,“绿皮车承载着儿时爬窗户上车回家的记忆。再见,绿皮车!”有时这种票价低廉的老式绿皮车非常拥挤,门口被人堵住了,上车真得从窗户爬进去。
我在五岁的时候第一次坐绿皮车,从河北家乡坐了五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在拥挤的车站,我父亲必须紧紧抓住我的胳膊、让我坐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穿过人群。
我在车里感到恶心。车内光线和气味都不好,即使开着窗户也是如此。车开起来颠簸得厉害,噪音也很大。我母亲让我想象自己正在吃酸梨,她说这样会感觉好一点。吃酸梨是中国人应付晕车的一个办法。
四年前,远离家乡的我乘坐了一趟从匹兹堡到费城的火车。这是美国铁路公司(Amtrak)一种比较现代化的灰色列车,太阳投下的光影在白色座位上缓慢地移动着。我翻看了一本艺术书籍,很享受这段舒畅的旅行。但就在我乘坐这趟美国列车时,满脑子想的却是童年时代坐在深绿色的绿皮车里听到的隆隆声。
Liyan Qi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