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罡

京赢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一结果颇出许多中国人的意料。中国官媒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在报道奥运会主办城市遴选投票时先后闹出乌龙,虽然主要原因是业务水平欠精,但恐怕也与中国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东京在投票中必然出局的潜意识不无关系。

为什么一个被中国官方媒体着力渲染为极右势力膨胀、军国主义复活的国家,却仍然能赢得世界上众多人的赞许?这或许与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上任以来成功踢出的“头两脚”不无关系。

安倍成功踢出的“头一脚”是让国内外恢复了对日本的信心。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安倍晋三成功扭转了国内的民意,日本民众对国内经济的看法已经比以往乐观。不久前还被认为经历了“失落20”年的日本,其民众对未来的看法如今却是发达经济体中最乐观的。而安倍为提高国际社会对日本信心度的最新努力,也被认为是日本此次申奥成功的重要因素。安倍在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2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大会上表示,福岛核电站放射物泄露问题从未并且永远不会对东京产生破坏性影响,外界认为,他这一保证成功消除了国际奥委会成员对于这个问题的担忧。

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曾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正在大力践行“安倍经济学”的安倍晋三看来也深知其中的奥妙。所谓安倍经济学,其核心内容是被称为“三支箭”的政策组合:货币宽松、财政支出和放宽监管。从常理看,对于多年来一贯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并且一直在通过公共开支拉动经济增长的日本来说,靠超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应该已是一条死路,但安倍却成功地通过一系列政策氛围的营造让市场相信,只要把这一政策推行到极致,日本经济的命运便能实现惊天大逆转。

不要以为安倍这是在痴人说梦,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一向增速落后的日本经济已经领先于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日本经济继今年第一季度折合成年率增长4.1%后,第二季度折合成年率的经济增速又达到3.8%。分析显示,日本这一轮的经济显著回升受到了资本支出升温和国内需求回暖的明显推动,而这两项指标都与日本人对国家经济前景的信心程度密切相关。至少根据目前的情形,似乎可以这么认为:安倍的信心打气确实已经起到了提振市场和国人信心的作用,而增强的信心又转变成了切实的经济增长动力,日本经济似乎已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反观中国新一届政府,前段时间在保持市场信心方面却可能出现了较大失误。就在投资者开始唱衰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之际,中国决策者却半有意地制造了一场令人惊出一身冷汗的钱荒。决策者用收紧银根来提醒金融体系注意市场风险这一本意虽然没有错,但错就错在选择采取行动的时机太糟糕,在市场最需要信心的时候反而给市场信心浇了一大盆冷水。

安倍晋三成功踢出的“第二脚”是保持了一股将既定政策一条道走到黑的冒险精神。对于急需摆脱多年来停滞局面的日本而言,这种精神让海内外有种耳目一新之感。学术界一直有种观点,认为日本以往靠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这条道路之所以没有走通,并不是这条道路本身有错,而是历届政府在走这条路时不够坚决,浅尝辄止。新一届安倍内阁正是大胆甚至放肆地实施了以往内阁没勇气实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超规模回购债券或超规模印钞,才使已经几乎见不到曙光的日本经济突然间呈现出柳暗花明之势。

理论上说,安倍政府在刺激经济方面确实是在冒险。安倍内阁给日本确立了2%的目标通货膨胀率,认为如果日本的通胀率能保持在这一水平附近,则一方面日本经济能摆脱困扰其多年的通货紧缩,促使企业和消费者增加支出,另一方面利率水平又不至显著提高,从而抑制经济的增长。但问题是,如果美联储真的减弱量化宽松力度,并且美国经济不断走强,那么日元兑美元汇率很可能会大幅贬值,从而导致进口成本上升,使日本的通胀率突破2%这一目标,而日本的利率水平届时也不得不大幅提升。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经济将遭受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和企业因融资成本高企而不愿投资的局面,安倍经济学很有可能因这种糟糕局面而破产。

正因为市场存在这种担忧,前段时间日经指数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上涨后出现暴跌,安倍经济学出炉后一路下滑的日元汇率也再度出现了上涨,有人因此评论说,安倍经济学已经渐失光彩。但最新公布的利好经济数据及时为安倍经济学挽回了人气。日本的GDP数据,再加上东京赢得2020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消息,推动日经指数触及一个多月来的最高水平。

反观中国政府近年来的经济政策,“稳”字当头的色彩越来越浓,这或许是因为中国这些年来的经济增长太过一帆风顺了,为政者谁都怕自己一着不慎而让经济增长的大好局面断送在自己手里。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一招迟疑而导致满盘皆输的事例并不鲜见。几年前还是手机行业赫赫一哥的诺基亚,就是因为在智能手机时代来临之际的短暂迟疑,导致了在手机行业彻底出局的悲惨下场。

客观地说,虽然安倍晋三到目前为止在振兴日本经济方面大体是成功的,但现在还远未到断言“安倍经济学”已经取得成功的地步。不过,安倍晋三凭借其上任以来一套凌厉的组合拳让国内外对日本前景的看法为之一振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近代以来一直颇有“瑜亮情结”的中日两国来说,安倍的成功自然会增加中国主政者的压力,而变压力为动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先想想能从对方的成功中获得什么启迪。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