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表示将保证7.5%的经济增长率之后,中国股市似乎感到了一些安慰。

但在备受关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背后,一系列其他数据也在放缓,包括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企业利润、家庭收入以及工业增加值。而这些指标的增长很难保证。

另外,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显现出疲弱迹象之际,分析师一直都在冷眼看待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的现象。PPI下降通常意味着会出现一些负面情况,但他们却认为,在中国,这种现象反而可能带来有利影响。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受到密切关注,因为从中可以找到有关政府政策前景的线索。

创造就业和改善民生是中共维持一党执政的基本要求。在过去十年中,中共可以称道的是,中国成为了全球头号制造业大国,人均GDP提高了一倍。

中共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它不仅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保证就业,还要满足人们对于减少污染、消除腐败,以及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

摩根大通(J.P. Morgan)认为,由经济放缓引发的就业市场压力是促使政府近期承诺在短期内支持经济增长的原因所在。

分析人士称,虽然就业增长情况还没有显着恶化,但薪资增长放缓说明未来就业市场可能转弱。

中国不公布全国范围的就业数据,但汇丰(HSBC)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就业分类指数显示,截至7月份,中国的就业人数已连续第四个月下降。汇丰称,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的就业分类指数创下了2009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这种疲软状况在家庭收入增幅下降中得到了体现,因官方数据显示居民薪资增长放缓。

造成家庭收入增幅下降的一个原因是企业盈利增长下降。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5,024亿元(约合82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增幅低于5月份的15.5%。

这些数据引发了对中国企业的担忧,尤其是在生产者价格大幅下降之际,外界担心这是否这意味着企业盈利在受到破坏性的挤压。

渣打(Standard Chartered Bank)在报告中表示,该行一些客户担心,鉴于中国的PPI已连续16个月下降,中国的企业部门正在经历严重的价格下降。

按照渣打的上述观点,为维持市场占有率,企业会下调终端商品价格,盈利能力也会受到实际利率成本上升的侵蚀。渣打称,一连串的价格下降会有波及到劳动力市场的风险,这也解释了为何PPI下降可能是个非常坏的消息。

但他们认为,如果企业能够在投入价格下降的同时维持利润率,PPI下降也可能带来良性后果。

渣打认为,PPI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生产物质价格下降,这些通常是原材料或是生产其他商品的工具。

这就意味着各类企业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涉足原材料开采的上游企业将遭遇困境,但下游企业却可能会从原材料价格的下跌趋势中受益。

渣打集团指出,消费制成品的价格一直没有下降。例如,第二季度食品和服装的产出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5%和1.2%。

其他经济学家也认为,外界关于PPI下降损害企业利润的普遍观点是一种误解。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估计,工业原材料在PPI篮子中的比重约为四分之三,而面向终端消费的货品只占到四分之一。

因此,只要PPI下降的影响限定在上游企业,生产价格下降的风险就应该能得到控制。

实际上,汽车或是家电生产商等消费品制造企业可能还会从中受益,前提是这些企业能够通过保持定价权来提高利润率。

如果PPI下滑引发的成本下降能让更多企业受益,那么从理论上来说,PPI下降的潜在功效就等同于刺激政策。

也有乐观迹象显示,服务业有望弥补工业活动放缓导致的经济拉动力不足。

中国7月份官方非制造业PMI从6月份的53.9微升至54.1。据称服务业对2012年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为46%。

但即便如此,投资者仍需保持警惕,防止价格下降扩散到整体经济,特别是在就业市场进一步下滑的状况下。

影响物价下降前景的一个变数就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泡沫延续阶段。许多人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回调不可避免。果真如此,那么物价下降风险的利弊就要重新评估。

这些都反映了中国政府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要寻求经济再平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PPI的下降既会产生赢家,也会产生输家,投资者对此要做好准备。

By Craig Stephen


本文由道琼斯通讯社提供,获取更丰富更及时的道琼斯财经资讯,请访问WWW.DJC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