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着中国经济增速朝着20年来的最低水平滑落,经济学家正在呼吁中国消费者肩负起更大的责任,通过增加支出来为中国经济提供支撑。相关报道
但中国领导人却倾向认为,中国消费者并没有逃避责任,因为经济数据反映出的消费支出存在低估问题。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4月份的一次中美高层官员和私营经济学家会议上曾表示,官方数据严重低估了家庭消费。据与会人士透露,易纲还对低利率对中国经济失衡的影响不以为意。长期以来,外界一直认为中国利率过低对消费起到了抑制作用。
外界普遍认为,家庭消费水平偏低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主要障碍。2012年,家庭消费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仅占到35.7%,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接近70%。据官方数据显示,由于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中国不得不回到依赖投资来扶持经济的老路,而这些投资往往投向了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或是前景黯淡的工业项目。
易纲认为,中国的实际状况并没有那么糟糕。他援引了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按国际可比价格编制的数据,认为中国的消费水平要比官方数据显示的更高也更加稳定,这是因为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便宜。宾大的数据显示,2010年(该数据最近考察的年份),家庭消费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为43.8%。
如果易纲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具有韧性的中国经济应该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消费需求上升也应该会给各类企业带来实惠,其中不仅包括向中国中产阶级出售iPhone手机的苹果公司(Apple),也包括为中国不断扩大的电网体系提供原材料的智利铜矿企业。
如果判断失误,那么因为满足现状而不采取必要改革措施的中国政府,就可能面临经济放缓加剧的风险,其影响将波及全球。
中国央行没有回覆记者的置评请求。
而且易纲也不是唯一一位认为中国消费水平存在低估的中国经济学家。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李稻葵近日在一篇论文中指出,2011年家庭消费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为38.5%,高于官方数据显示的35.7%。
更为关键的是,李稻葵将2007年视为转折点,认为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从这一年开始稳步上升。这个转折正好与劳动力市场吃紧导致工资和家庭收入增加同步出现。李稻葵认为,经济正在自我纠正,没有必要进行重大的政策调整。
李稻葵在这篇与别人合着的论文中称,他们的研究表明,应该对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有基本的信心,政府政策不应过于仓促,不要因过度热情而把事情搞砸。
造成国家统计局与批评人士在消费支出计算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是,官方数据采取的是将收入和消费相加的办法,而很多独立经济学认为这一方法存在缺陷。国家统计局通过一项覆盖全国范围内数千个家庭的调查来计算消费,但批评人士认为,调查样本失真以及一些类别的支出难以统计导致调查结果被低估。
易纲和其他经济学家指出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对中国富人的支出难以统计。调查对象中富人占比可能不够,而且富人也不愿透露自己奢侈生活方式的所有细节。
该调查也未能囊括一些由企业买单的家庭消费。在中国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里,员工们的很多商品和服务账单由所在企业支付。山西国有企业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Yangquan Coal Industry Group)的员工张志鹏(音译)称,他从来没有自己买过大米和面粉,这是在国有企业工作的福利之一。
国家统计局未回覆置评要求。
外界认为中国央行应该率先进行改革使经济恢复平衡。在经济学家认为的需进行改革的事项名单上,提高较低的利率水平处在靠前的位置。过去十年,银行存款的平均利率不及通货膨胀率,这似乎是向家庭收入课税。
批评人士还说,低利率会降低储蓄回报率,从而影响家庭收入,阻碍消费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估计,低利率导致每年将相当于GDP 4%左右的家庭储蓄转移给可以以优惠利率获得贷款的国有企业。但如果真的像易纲所说的消费占GDP的比重被低估,则实施改革的可能性将会降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则表示,他不赞同易纲的观点。他也出席了4月份的会议。
他说,利率管制是中国主要的金融管理工具,基准存款利率是导致收入增长和家庭消费缓慢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也普遍持这一观点。但中国央行似乎不以为然。
Tom Orlik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