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危机以来一直扮演全球增长引擎角色的新兴经济体正在逐步让位给发达经济体。

据桥水联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 LP)编制的数据显示,包括日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对总规模74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自2007年年中以来首次超过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

这一转变可能会重塑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并颠覆对新兴市场寄予厚望的公司的预期。

转变背后的动力之一是日本经济的复兴。多年以来,日本经济一直是全球经济的一个软肋,然而经济学家预计,上一季度日本折合成年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达到3.6%,虽然不及第一季度4.1%的增幅,但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连续数年的停滞局面。(截至发稿时,日本政府公布第二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长2.6%。)

复苏中的美国经济也实现了温和但稳定的增长。同时,预计本周公布的欧洲数据也将显示在漫长的衰退之后欧洲经济在上个季度小幅扩张。

与发达国家的复苏形成对照的是,新兴经济体的领头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一些国家要么问题缠身,要么无力维持近年来较高的经济增速。对于全球跨国公司而言,这一转变可能意味着新的挑战。

以新兴经济体为主要市场的公司已经感觉到压力。Flexible Steel Lacing Co.首席执行长Richard White表示,全球经济的放缓幅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该公司主要生产用于制造和采矿的带式运输机产品。该公司此前预计本年度销售额增速将从近年来的20%降至12%左右。但实际上销售额仅为持平,因此White表示,公司在美国的员工数量将维持不变。该公司共有900名员工,约600名雇员在美国工作,目前在全球10个国家设有业务,销售市场遍及150多个国家。

White表示,问题的根源似乎在中国。中国对铁矿石、铜和煤等资源的需求曾经推动澳大利亚、南非和南美矿业的发展。

不过,全球经济的这一再平衡过程仍处于起始阶段,新兴经济体一旦出现哪怕是轻微的反弹,也可能扭转这一势头。

尽管经济出现回落,许多新兴经济体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GDP将增长7.5%,为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仍将远超美国约2%的增速。经济学家还预计,从东南亚到南美的许多较小的新兴经济体将实现相对较强的增长率,尽管也会较过去数年的水平有所回落。

新兴经济体没有直接从发达地区经济的改善中直接受益,这从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编制的一个综合经济指标中可见一斑。该指标显示,新兴市场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2009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而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这一指标处于扩张区。PMI是衡量GDP增速的一个先行指标。

欧洲经济的初步复苏没有转化为促进新兴经济体贸易增长的力量,而目前在大型发达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日本经济的复兴也未让邻国受益。日本经济的复苏伴随着日圆的大幅贬值,日圆的贬值将增加其进口成本,意味着日本对国内制造的需求将扩大。

桥水联合基金编制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对当前经济增长率的估算而非官方数据为基础的。桥水的指标显示,在今年全球预计新增的约2.4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中,日本、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贡献率约为60%,其余来自新兴市场。

一些跨国公司表示,新兴经济体的放缓不会成为阻碍因素。德国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Adidas AG)首席执行长Herbert Hainer上周向分析师表示,新兴市场依然充满巨大的发展机遇。

但阿迪达斯的业绩仍显示出新兴市场放缓的短期影响。Hainer表示,俄罗斯经济的放缓令该公司业绩承压,另外,该公司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收入增长6%,也低于2012年和2011年同期19%和38%的增速。

新兴经济体处境不佳不是某一个原因造成的。由于预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将收缩债券购买计划,美国利率上升,这挤压了在全球金融市场拥有敞口的一些新兴经济体的信贷。

美国经济复苏的性质也发挥了影响。过去两次美国经济扩张,即上世纪90年代的科技繁荣和前些年的房地产繁荣,都是在消费者需求推动下出现的,而近年来消费者需求相对温和,这意味着美国对海外商品的需求增长放缓。

美国经济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内能源生产的提振,这带动了美国自产设备的需求。而且美国薪资增长停滞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中国等竞争对手是下降的。

从美国经济本轮复苏的性质等诸多因素来看,那种长期以来的靠发达国家的增长来支持新兴市场大出口商的模式可能无法再继续下去。

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亚洲经济联合负责人Frederic Neumann称,亚洲经济体量已过于庞大,不能再依靠西方了。

过去几天发布的中国经济指标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触底反弹,贸易和工业增加值正在增长。但很少有人预计中国将回到动辄两位数的增长轨道上去。

中国经济放缓削弱了大宗商品和其他进口商品的需求,对拉丁美洲和东南亚产生了深远影响。

拉丁美洲最大经济体巴西的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就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中国对铁矿石和煤炭等产品的需求减弱。巴西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约为1%,而2010年高达7.5%。过去两年巴西货币严重贬值,令通货膨胀上升的担忧加剧。6月份,至少有一百万抗议者走上街头,凸现了民众对经济放缓的焦虑。

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也因为中国经济放缓受到冲击,这主要是因为印尼的煤炭和棕榈油出口受到打击。该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9%,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宗商品出口下降也导致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印度等国家则面临内生问题,经济管理不善导致本币贬值和经常项目赤字扩大。

印度银行目前惜贷情绪严重,导致企业很难展开投资、消费者很难购买房屋和汽车。渣打集团(Standard Chartered PLC)亚洲首席执行长Jaspal Bindra称,宏观经济环境“看起来还很糟糕”,短期内印度形势不太可能好转。

许多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的速度比较温和,没有爆发危机,这使得一些跨国公司作出了乐观的预期。

巴西淡水河谷(Vale SA)的利润已经连续八个季度下滑。这家世界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的最大客户仍是中国。不过淡水河谷战略董事Jose Carlos Martins表示,中国对巴西矿石的需求不会中断。

他说,许多人因为担心中国而失眠,他不会。

By Alex Frangos in Hong Kong, Sudeep Reddy in Washington, D.C., and John Lyons in Sao Paulo, Brazil


本文由道琼斯通讯社提供,获取更丰富更及时的道琼斯财经资讯,请访问WWW.DJC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