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
上海某住宅楼施工现场,一名工人将材料用袋子装好后向工友招手示意。图片拍摄于2011年11月17日。
在
中国,房地产行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原材料进口的关键引擎。房地产投资减速已经成为引发人们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前景的担忧的一个因素,并且令中国房地产数据成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副司长赵培亚接受《华尔街日报》“中国实时报”(China Real Time)栏目专访,介绍了中国房地产数据的编制方法。
从赵培亚的话来看,国家统计局相信房地产数据基本能够反映中国房地产运行趋势。她的话还指明统计局正在从哪些方面(如保障性住房)更新这套体系,以反映经济中出现的新变化。
中国房地产行业不但规模巨大而且变化迅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估算,房地产行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直接比重为12%。为反映这一行业的变动,数据从8万多家房地产企业直接采集,经过区(县)、地市、省、国家四级统计机构层层审核。
赵培亚说:抽查和督查中我们也发现,个别房地产企业上报数据不够及时准确,存在项目没有正式开工就提前上报,或者项目已开工但滞后上报等情况。但因为是个别情况,我认为并不会对宏观数据产生影响。
统计局2011年在重庆进行试点,主要是探索房地产统计从累计统计到当月统计的可行性。目前房地产数据是按照年初以来的累计情况上报的。比如今年头三个月的投资总额数据将在这个月上报,但这些数字不会细分为每一个月具体有多少投资。
统计局希望从“累计”统计变为“当月”统计,并试验推出一种环比增长率指标的可行性。这将让人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房地产行业的当前动态。
保障性住房数据的采集也是一个挑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份在两会上承诺,2012年将新开工建设700万套保障房。2011年的开工量是1,043万套。
分析人士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资水平是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变量,也是决定铁矿石等建筑材料需求的关键变量。赵培亚说,关于保障性住房的统计对国家统计局来说是个相对较新的领域。2011年,国家统计局联合其它八个部委建立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统计制度》,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上报的及时性。
赵培亚说,由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种类多、管理部门多,所以建立了部门联合统计制度。目前这套制度还在试运行中。
赵培亚说,所有由房地产企业承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都已包含在当前的房地产投资统计数据中。一些由非房地产企业承建的工程(如棚户区改造)包含在总体投资数据中,而不一定体现在房地产投资数据里。
对投资者来说,他们最担心的是中国积压的未售房产规模。随便到中国任何一个城市走走,基本上都能看到很多盖到一半的高楼大厦,等待竣工和出售。分析人士担心,供应过剩可能会冲击房价,减少房地产投资,而房地产投资又是拉动中国内需的关键因素。
官方数据显示,2月底中国住宅施工面积为29.8亿平方米。经本报记者计算,这意味着中国人均新增住宅面积逾2平方米,即使未来近三年一幢公寓都不建,也足以满足中国人的住房需求。
赵培亚提醒说,房屋施工面积包括各种不同工程的面积。她说,本期新开工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都包括在房屋施工面积数据当中。
赵培亚说,部分项目有可能在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
在建房屋数据所统计的各种房屋工程当中,有些可能会很快推向市场,有些则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不会上市。
了解一下开发商他们自己对于前景的判断就会发现,外界对于建筑业突然崩盘的担心也许有些夸张。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上周发布的对30家住宅房地产开发商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开发商计划增加施工规模,或在未来三个月保持目前的施工速度。
渣打银行研究中国问题的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对调查结果表示谨慎乐观。他说,调查不包括天津和大连等房地产供过于求现象最严重的城市,但我们认为房地产建筑业就目前来看是相当稳定的。
Tom Orlik
(更新完成)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